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实施药物知识教育,与病人相互沟通,从而增强病人的理解、参与和依从性,最终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三、所有用药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
口述的药疗医嘱仅在医生处方无法书写或输入电脑的情况下使用,应急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述1遍,抢救结束后医生应据实补记医嘱。
四、加强与医药人员的沟通
护士在执行医嘱中,若发现医嘱差错或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医生或药师沟通确认或更正,绝不能盲目、被动地去执行,更不应该图方便、省事,或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有研究显示,不少用药差错是由于护士处理医嘱不规范、核对医嘱出现失误导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医嘱全面落实的根本保证。及时、准确无误执行医嘱,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是每个护士应尽的义务
六、确保药物质量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各类药品应分类定点放臵并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对于容易混淆的药品,应当分开放臵。根据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对需要避光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使用遮光袋或专用输液器。最好选择说明书上推荐的输液载体。配药时最好是现配现用,配好的药液最多不能超过2 h,2种或2种以上不同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物后加浓度低的药物,先加无色的再加有色的。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所调配的药品是否正确、包装是否完整。
七、确保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药品的标准浓度或剂量不能使用,护士对剂量的计算、给药速度和其他的数学计算应该由第二人(其他护士或药师)进行核对。
八、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 (一)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二)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三)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治疗上存在前后因果关系及药物的药理性质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按照规定时间给药。
九、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特别是对转院、转科、手术室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十、重点人群的管理
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
十一、建立用药失误应急操作预案
目的是当出现用药失误后能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施救,避免差错继续扩大,把握纠正差错的机会。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患者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反应。
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时,立即停药,正在静脉输液的患者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同时通知医生,通知药剂科、设备科。
三、保留剩余药物、输液患者保留输液器具。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严重者,实施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五、医师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详细记录患者姓名、药名、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报送药剂科。
六、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及送检,分析查找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
七、科室或护理单元配合药剂科、医务部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协商处理相关问题。
患者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 【风险预案】
一、 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二、 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住静脉管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三、 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四、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五、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安定,也可应用激素减少脑水肿、应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
六、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的记录空气进入原因、空气量及抢救处理过程。
七、继续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全脱离危险为止。 【程序】
立即夹住静脉通路 → 头低左侧卧位 → 通知医生 → 吸氧或高压氧 → 药物治疗 → 观察生命体征 → 告知家属 → 记录原因及抢救过程 → 继续观察
患者输液中发生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一、 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二、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三、将患者安臵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四、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五、遵医嘱给与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六、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血带,可有效的减少回心血量。
七、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八、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 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三、 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 反复冲洗 → 消毒 → 伤口处理 → 抽血化验检查 →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 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患者烫伤的防范预案 【适应对象】
昏迷、截瘫,麻醉后24小时内有感觉障碍的患者,老年,婴幼儿,危重患者,有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加强防烫伤。
【防范措施】
一、加强入院评估与入院宣教工作,将有关防烫伤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昏迷、截瘫、麻醉后24小时内有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不应使用热水袋,新生儿禁用热水袋,小儿、危重患者应慎用热水袋。
三、如患者需要使用热水袋时,必须装入套(袋)内使用。经护士用水温计测温,小儿、老人、体弱患者水温不超过50℃,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有无漏水。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水袋有无漏水及皮肤情况,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四、老年人及感觉减退患者应由护士或家属协助调好水温,再进行擦浴,水温应在39-42℃。
五、加强巡视,对于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患者应主动帮助取用热水瓶,以防止不慎打翻热水瓶烫伤患者。
六、一旦发生烫伤,当班人员应及时汇报医生,妥善做好烫伤局部皮肤的处理。
【应急预案】
一、一旦发现患者有烫伤发生时,应立即汇报值班医生和护士长,并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程序进行上报。
二、针对烫伤的程度和部位请烧伤科和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三、注意创面的处理,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