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年电大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三次作业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前段时间有些忙,抱歉。另外,我们考试时心理学都是考核册上的原题,哈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三)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情绪:情绪是一个多成份的复合心理现象。它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如快乐、兴趣、满足和爱等。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5、动机: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6、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7、驱力: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减少驱力,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诱因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平崔克认为,成就目标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

10、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论是另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如相信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就会取得好的成绩。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

答:情绪是一个多成份的复合心理现象。它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 2、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

答:情绪体验都在两个维度中,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它由弱到强。

3、请简要列出情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答:a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后来人们称之为詹姆斯—兰格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b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和巴德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c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d拉扎勒斯是情绪认知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按照拉扎勒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4、简述动机的特点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动机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动力性、指向性、隐蔽性、活动性、维持性。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的需要构成的。a生理的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b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c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e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5、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答: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成为优等生,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的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辜负父母、亲友的期望;有的学生是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希望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服务;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动机,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等。这些不同的动机都表现在同一种学习行为中。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另外,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几个人都想休息,但有的去剧院,有的去散步,有的去划船等。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但事实并非如此。 6、在学校环境中,如何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

答: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社交动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满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

1.师生沟通 良好的师生沟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心理背景。可以使学生获得社交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感和乐观性格。良好的师生沟通有助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学生对自己所尊敬的老师的一切言行往往会毫不怀疑地接受和仿效。良好的师生沟通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交流和友谊,也能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2.同伴沟通

同伴沟通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它是儿童社交活动的又一重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伴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影响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点,并可能取代父母和老师在儿童心目中的第一地位。同伴沟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如果缺乏同伴沟通,儿童的社交需要和情感得不到满足,常常会引发一些不正常的问题状态

和行为表现。研究发现,在学校环境中,社交状况不良的儿童会表现出高焦虑、低自尊、情绪不稳、出现回避行为或攻击行为等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同伴沟通对儿童的社会化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同伴间的交往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演习、观摩及模仿的机会和场所,提供了榜样和强化的作用,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来学习、巩固和内化各种社会行为规则。 同伴沟通有助于儿童从他人角度上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影响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有效地获得信息,有效地综合信息,建设性地解决人际间冲突,有效地解决团体中的问题,能与人合作。

同伴沟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许多研究表明,同学之间的友好或敌对的交流,对学习有很多影响。在友好的、相互关怀的同伴关系中,同学之间相互得到支持和鼓励,更能发挥学习的潜力。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对于同伴交往的渴求和需要,以及同伴沟通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努力创设条件来增加他们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健康友好的沟通气氛,使这种需要得到合理的满足,或充分利用它来作为增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课堂上增加讨论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项教学目标,体会彼此交流、指导与支持的重要性;组织课外的兴趣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频繁交往,使他们优势互补。 7、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答: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能力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二)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8、请简要列出智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答:a斯皮尔曼的二因素学说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b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把智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c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 种智力。这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错综复杂地以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个体8种智力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使每一个人的智力又各具特点。 d沙洛维和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

概括出情绪智力可定义为4个主要成分: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信息、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9、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何? 答: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 1.童年期和少年期能力发展迅速

2.能力中各种成分的发展达到顶峰的时间不同 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不同 4.成年期能力发展最稳定

10、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三个方面。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

答: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a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例如,高兴和兴奋时“眉开眼笑”,气愤时“怒目而视”,恐惧时“目瞪口呆”,悲伤时“两眼无光”,惊奇时“双目凝视”等等。

b姿态表情:姿态表情可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身体表情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手势常常是表达情绪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条件下,单凭手势就可表达开始或停止、前进或后退、同意或反对等思想感情。“振臂高呼”“双手一摊”“手舞足蹈”等手势,分别表达了个人的激愤、无可奈何、高兴等情绪。

c语调表情:语音、语调表情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

2、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

答: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a.回避和接近策略

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这是情绪调节的一种常用策略,在面临冲突、愤怒、恐惧、尴尬、窘迫等情绪时,运用这种策略非常有效。儿童在很早就开始运用这种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研究指出当儿童可以爬行或走路时就采取接近或回避等方式调节情绪。 b.控制和修正策略

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2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表现出用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如给哭叫的小弟弟、小妹妹玩具等。 c.注意转换策略

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分心是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将注意从目前的情境中转移开;专注是对情境中的某一个方面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这时个体可以创造一种自我维持的卓越状态。6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开始通过用转移对陌生人的注意,注视母亲等方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焦虑。 d.认知重评策略

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认知重评是产生积极的情感和社会互动结果,不需要耗费许多认知资源,是一种有益的情绪调节方式。

e.表达抑制策略

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2017年电大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三次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前段时间有些忙,抱歉。另外,我们考试时心理学都是考核册上的原题,哈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三)作业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sd3h7uvtg8n6j4879hw6x2111f20r00bg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