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课题 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7 月 教学人员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姓名 单位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诵读诗歌,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还原诗中热烈的劳动场面。 品读诗歌,体味情感,感受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重点:还原是诗歌中的劳动场面 教学难点:感受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时教学环节 间 主要师生活动 教师说导入语,学生听讲并思考。 1.回扣上节课问题:编者为什么要在这个单元安排2首古诗?为什么是1分钟 这两首古诗? 导入 2.回顾学过的关于劳动的诗歌:《归园田居》《悯农》等。 《归园田居》:描摹出诗人的劳作之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悯农》:告诉我们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过艰辛劳动得来…… 提出问题:在内容上,《芣苢》《插秧歌》与这两首诗有何不同? 环节一 12《芣分钟 苢》:劳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学期 《芣苢》《插秧歌》——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核心任务:自读《芣苢》,描绘阅读后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200字左右)
动的欢歌 学生障碍点:全诗一共只有48个字,还有很多重复的字句。要怎么写出200个字的画面来? 难点突破: (一)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任务:阅读诗歌,结合注释,发挥想象,填写表格 字甲骨文小篆采有掇捋袺襭含义综观六个字,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的画面: 问题1:阅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六个字的含义。 明确:采、有、掇、捋、袺、襭等六个字,其实是六个动词, 表示六个动作。 采:采摘 有:取得,获得。 掇:拾取,摘取。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问题2:品味动词,思考六个动词联用,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障碍:概括画面,而非描绘画面。其深层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动词的内涵,从而进行合理的想象,还原出诗歌的画面。 方法点拨:借助字形字源,品味动词含义,展开联想想象 参考名家译文,还原劳作场景,描绘诗中图景 明确:看似简单六个字,就把女子们发现芣苢,采摘芣苢,再到满载而归的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二)吟咏诗韵,体会情感 任务:体会劳动妇女采集芣苢、歌唱《芣苢》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