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北京四中2019届上学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北京四中2019届上学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2018年元旦日落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顺流而下,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A. 由南向北 B. 由东北向西南 C. 由北向南 D. 由西北向东南 2. 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落景观的日期在

A. 2018年2月 B. 2018年7月 C. 2018年12月 D. 2019年1月 【答案】1. D 2. C 【解析】

元旦时北半球日落东南方向,小船顺流而下,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说明图中河流流向与日落方向大致垂直,船向前顺流划行,人朝向前进方向。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落景观的日期应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 【1题详解】

图为我国某地2018年元旦日落景观,元旦时北半球日落东南方向,小船顺流而下,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说明图中河流流向与日落方向大致垂直,船向前顺流划行,大致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D对。A、B、C错。 【2题详解】

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落景观的日期应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该日是1月1日,冬至日是12月22日,对称的图示日落景观日期是2018年12月12日左右,C对。A、B、D错。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3.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右图),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 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左图),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 保持水分 C. 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地膜对地面辐射是个隔热层,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A对。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也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D错。 【4题详解】

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上色,C对。与减弱地面辐射无关,A错。反射太阳辐射,不能保持水分,B错。反光地膜阻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D错。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

5. 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 福建沿海 B. 黄海沿岸 C. 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6.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 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根据图例,选项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小于5天,D对。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大于50天,A错。黄海沿岸约20-49天,B错。准噶尔盆地约5-19天,C错。 【6题详解】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降温快,水汽易凝结成雾,D对。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气温高,不易形成雾,A错。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是地形雨的成因,B错。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是在夏季,C错。

【点睛】结合图例,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小于5天。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降温快,水汽易凝结成雾。

下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7. 据图判断

A. 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 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8. 此地

A. 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 B. 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C. 位于90°E,昼长15小时左右 D. 位于150°E,昼长15小时左右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一天中,该地北京时间14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A错。地面热量散失曲线数值始终大于0,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B对。气温最低时约在图中8时左右,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在图中16时左右,C错。图中约14-15时后,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D对。 【8题详解】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午后14时,图中对应的北京时间是16时,此地位于90°E附近。该地日出约6点,日落约21点,昼长时间15小时左右,C对。A、B、D错。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

4

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 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 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 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10. “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9. B 10. C 【解析】

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形成“冷岛效应”。下层冷空气保持稳定,说明下层没有逆温现象。 【9题详解】

根据材料,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形成“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B对。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与下垫面无关,A错。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不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C错。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与大气水平运动无关,D错。 【10题详解】

“冷岛效应”产生时,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逆温层空气上热下冷,即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升高。下层冷空气保持稳定,说明下层没有逆温现象。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图C,C对。图A、图D绿洲、湖面上的下层有逆温,A、D错。图B表示上层都是逆温现象,B错。

11.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问题。

5

北京四中2019届上学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解析版)

北京四中2019届上学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2018年元旦日落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顺流而下,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A.由南向北B.由东北向西南C.由北向南D.由西北向东南2.一年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rxi769awt1j03v4iv5u208bi780fr00a4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