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其油气藏控制因素

分析

一、前陆盆地概述

前陆盆地即前陆构造背景中发育的盆地,为沿造山带大陆外侧分布的沉积盆地。前陆盆地最早是由Dickinson(1974)[1]提出的。Dickinson将盆地分为裂谷盆地和造山型盆地、陆块未完全裂开情况下形成的盆地等5小类。其中前陆盆地属于造山型盆地,并将前陆盆地定义为与造山带变形翼部毗连的克拉通边缘前陆环境中形成的盆地。Jordan [2]( 1981 )将前陆盆地定义为前陆逆冲带周缘的狭长沉降槽地。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的伴生体;Allen等[3](1986)将前陆盆地定义为处在造山链和克拉通之间的并与大陆碰撞带密切相关的高度不对称盆地;何登发等[4](1996)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是沿造山带大陆外测分布的沉积盆地;田作基等[5](1996)的定义是前陆盆地与造山带(冲断带)毗邻,在其运动前方的挤压下不对称挠曲所形成的沉积盆地。

前陆盆地是挤压造山带和稳定克拉通之间的长条形沉积盆地,一般有如下特点:①位于盆地毗邻的褶皱-冲断层带的构造负载促使盆地弯曲下沉;②盆地的横剖面具有明显不对称性;③在盆地演化期间盆地的靠造山带一冀遭受变形作用;④盆地靠克拉通一翼逐渐与地台层序相合并[6](图1)。

图1 前陆盆地剖面示意图

图1示前陆盆地发生奠基在某一时期的克拉通或陆壳向活动带或洋壳的过渡带上,

即被动大陆边缘之上,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构成前陆盆地的基底。前随盆地的演化记载着由伸展边缘到聚敛、碰撞(陆-陆、弧-陆碰撞)的过程。

盆地结构的不对称性表现在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靠近克拉通一侧宽缓。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常为薄皮构造)构成的活动翼或造山楔形体;②紧邻活动翼活伏在冲断带下盘的深凹陷;③连接深凹陷进一步向克拉通方向延伸的稳定前陆斜坡及前缘隆起。 前陆盆地基本类型

Dickinson, W.R.(1974)在沉积盆地分类中正式引入了前陆盆地这一术语[1],并见将其划分为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和弧后前陆盆地(backarc foreland basin)两种成因类型[1](图2)。

图2 前陆盆地的两种成因类型(据Dickinson,W.R.1974)

(a)周缘前陆盆地;(b)弧后前陆盆地

在中国西北地区新近纪—第四纪早更新世还发育—类陆内前陆盆地[7](孙肇才等,2001),这类盆地与Dickinson,W.R.(1974,1976)称作的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有些差异。它们均邻近造山带,位于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属于在造山带活动前缘受到挤压挠曲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但中国西北地区的新纪近一第四纪前陆盆地(如准噶尔盆地南缘、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哈密盆地北线、酒泉盆地南缘等)在时间上不是发生在紧接古生代洋壳消亡和陆—陆或弧—陆碰撞之后,而是在碰掩后间隔了较长时间出于造山带再活动产生的;在空间广这类盆地不是位于喜马拉雅期缝合带的附近,而是位于远离喜马拉雅期缝合带的大陆内部。(2001)。中国的地质学家将其称为类前陆盆地(陈发景,1996[8])、再生前陆盆地(Lu Huafu 等,1994[9])或陆内前陆盆地(孙肇才等,2001[7])美国一些学者,如Graham,S.A等(1993)[10]和Hendrix.M.S.(2000)[11]称之为碰撞后继盆地(collisional successor basin),Bally,A.W.等(1980)称之为中国型盆地。

图3 前陆盆地发育的三种基本类型图示 A-弧后前陆盆地;B-周缘前陆盆地;C-陆内前陆盆地

弧后前陆盆地形成于大陆壳表面向岛弧造山带的后侧方向下拖曳处,相邻造山带是遥远地倒向这类台地,蛇绿岩消减杂岩体比岩浆岩带和火山岩带更远离这类盆地(图3A)。周缘

前陆盆地指的是形成于大陆壳表面向下拖曳与碰撞造山缝合线带相接之处,相邻造山带倒向盆地,蛇绿岩缝合线带比岩浆岩带和火山岩带更接近于盆地(图3B);陆内前陆盆地的形成与C型俯冲带有关,C型俯冲带位于陆内前陆盆地与再生造山带的边界处,推测可能是古A型俯冲带的再生和复活[5, 19]。陆内前陆盆地的几何形态与用缘或弧后前陆盆地相似,一般为不对称的山前逆冲断陷盆地,它们为强烈挤压和挠曲作用造成(图3C)。

表1 前陆盆地的类型构造背景和构造特征(据田作基 1996)

二、中国前陆盆地发育背景、分布及勘探现状

2.1 前陆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

海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南缘,受特提斯洋多期俯冲消减活动控制;海西期是中国大陆小型克拉通聚敛拼合的主要时期,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古亚洲洋的消亡与中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东段的关闭,塔里木、华北、扬子、羌塘等小型克拉通的碰撞拼合,形成古海西-印支造山带的隆起,塔里木、川西、鄂尔多斯西缘等周缘前陆盆地(及冲断带)的形成,及塔里木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的形成;其动力学机制主要为大陆碰撞造山作用(A型俯冲)[21]和大洋俯冲造山作用(B型俯冲)。喜山期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消亡,印—藏碰撞与欧亚大陆内部变形时期;由于青藏高原隆升并向东北推挤,古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造山带重新活动,塔里木、准噶尔等盆地快速沉降,形成环青藏高原外围的巨型盆山体系和前陆盆地群;在海西—印支期周缘、弧后前陆盆地基础上形成喜山期再生前陆盆地(及冲断带),发育陆相前陆盆地沉积体系与逆冲—走滑构造带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为板内造山作用(陆内俯冲)[20]。 2.2 中国前陆盆地区域地理分布

早在1994年,罗志立等在论述C—俯冲带对中国中西部造山形成作用时,提出与C—俯冲有关的8个前陆盆地[12,19],它们是:四川盆地西缘;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酒泉盆地南缘;

柴达木盆地北缘;准噶尔盆地西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塔里木盆地北缘;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2001年,翟光明等提出中国西部有油气资源潜力的前陆盆地有15个,即:库车;塔西南;塔东南;准噶尔南缘中西段;博格达山前(乌鲁木齐以东);喀什;博格达山南吐哈盆地北缘;柴北缘;祁连山前;柴西缘;鄂尔多斯西缘北段;鄂尔多斯西缘南段;龙门山前;大巴山前;楚雄盆地。

据前述地学者发表文献对中国前陆盆地不完全的统计,中国前陆盆地共有15个[13](图 4)。这些前陆盆地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重力梯度带为界(或以东经110°东西两侧的岩石圈、软流圈结构差异,划分的中国东西两部),中国前陆盆地在西部有13个,占86%,且主要集中在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以西地区,占全中国前陆盆地 60%;东部只有2个。

图4 中国板块构造、盆地分类和前陆盆地分布图

1-准西前陆盆地;2-库车前陆盆地;3-准南前陆盆地;4-酒泉前陆盆地;5-川西前陆盆地;6-川东北前陆盆地;7-塔西南前陆盆地;8-鄂西前陆盆地;9-柴北前陆盆地;10-柴西前陆盆地;11-吐哈前陆盆地;12-塔东南前陆盆地;13-楚雄前陆盆地;14-合肥前陆盆地;

15-下扬子前陆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其油气藏控制因素分析一、前陆盆地概述前陆盆地即前陆构造背景中发育的盆地,为沿造山带大陆外侧分布的沉积盆地。前陆盆地最早是由Dickinson(1974)[1]提出的。Dickinson将盆地分为裂谷盆地和造山型盆地、陆块未完全裂开情况下形成的盆地等5小类。其中前陆盆地属于造山型盆地,并将前陆盆地定义为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rn9i4fmqx57eja0pqkz5136q5t3m0006q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