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edius标准教程----附录I_名词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附录 I 最新视频常用名词解释

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

线性编辑:

传统的线性编辑是录相机通过机械运动,使用磁头将 25 帧/秒(PAL)的视频信号顺序

记录在磁带上,在编辑时也必须顺序寻找所需要的视频画面。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方法在插入 与原画面时间不等的画面,或删除节目中某些片段时都要重编;而且每编一次视频质量都要

有所下降。 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把输入的各种视音频信号进行 A/D(模/数)转换,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存 入计算机硬盘中。非线性编辑没有采用磁带,而是使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记录数字化的视 音频信号,由于硬盘可以满足在 1/25(PAL)秒内任意一帧画面的随机读取和存储,从而实

现视音频编辑的非线性。

非线性编辑系统将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的切换机、数字特技、录像机、录音 机、编辑机、调音台、字幕机、图形创作系统等设备集成于一台计算机内,用计算机来处理、 编辑图像和声音,再将编辑好的视音频信号输出,通过录像机录制在磁带上。对于能够编辑 数字视频数据的软件也称为非线性编辑软件。 非线性编辑的特点:

非线性视频编辑是对数字视频文件的编辑和处理,它与计算机处理其它数据文件一样, 在微机的软件编辑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多次反复地编辑和处理。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实 际编辑过程中只是编辑点和特技效果的记录,因此任意的剪辑、修改、复制、调动画面前后 顺序,都不会引起画面质量的下降,克服了传统设备的致使弱点。非线性编辑系统设备小型

化,功能集成度高,与其他非线性编辑系统或普通个人计算机易于联网形成网络资源的共享。

高清和标清

近年来,随着高清电视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电视摄像和后期制作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和革新。在我国,国家批准运营数字付费电视的平台主要有四个,除了央视的中视传媒之外,

还有上海文广互动、中影集团和北广鼎视传媒。其中,上海文广的“新视觉”高清频道于 2006 年 1 月 1 日与央视高清频道“高清影视”同时开播,中影集团的高清电影频道也于 4 月开播。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对高清频道的规划:2008 年,我国将开播地面高清电视;2010 年我 国要达到 10 套以上高清频道节目制作能力。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和制片公司开 始出品高清广告、纪录片、电视剧等等。可以预见,在未来短短几年间,传统的标清势必逐 渐退出历史舞台,高清将成为电视制播的新标准。

高清最大的优势就是较之标清而言,具有更高的画面清晰度。以 HDTV(高清晰度电视) 为例:从视觉效果来看,其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 35mm 宽银幕电影的水平,它要求视频内

容和显示接收设备水平分辨率达到 1000 线以上,分辨率最高可达 1920×1080。从画质来看,

由于高清的分辨率基本上相当于传统模拟电视的 4 倍,画面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要远胜过 传统电视。同时,4:3 的画幅变为了 16:9,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而且由于画幅正好可

以适应人眼的视角范围,不会浪费,也不会溢出,因此,“16:9”又被誉为视觉的黄金比例。

从拍摄上来看,由于需要被摄主体的最清晰影像,就必须在所用焦距状态下直接精确调

www.videostar.com

焦,否则即使是微量的焦点漂移,也将被高清电视清楚地放大在观众面前。因此,应该尽量

多用定焦和广角,对运动物体尽量少用推拉摇的手法。现场最好能在高清监视器中监看。其 次由于高清画面本身的特点,许多传统上可以忽略的非主体画面的细节,如某些灯光、道具 等,也会清晰地表现在屏幕上,这就需要制作人员应以新的标准来处理从前期至后期的各个

环节,来符合高清影视的要求。

总体来说,高清时代的来临对广大专业影视人来说,就意味着意识、技术、软件和硬件

方面的巨大革新。

RGB 和 YUV

RGB 是红绿蓝三原色的意思,R=Red、G=Green、B=Blue。

亮度信号被称作 Y,色度信号是由两个互相独立的信号组成。视颜色系统和格式不同,

两种色度信号经常被称作 U 和 V 或 Pb 和 Pr 或 Cb 和 Cr。这些都是由不同的编码格式所产 生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概念基本相同。在 DVD 中,色度信号被存储成 Cb 和 Cr(C 代 表颜色,b 代表蓝色,r 代表红色)。

视频工程师发现:人类视网膜上的视网膜杆细胞要多于视网膜锥细胞,由于杆细胞的作 用是识别亮度,而锥细胞的作用是识别色度,所以,人眼对色度的敏感程度要低于对亮度的 敏感程度。由于这个理由,在我们的视频存储中,没有必要存储全部颜色信号——既然眼睛 看不见,那为什么要浪费存储空间(或者金钱)来存储它们呢?视频制播系统中,YUV 可 以说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色彩处理方式。

色度信号分辨率最高的格式是 4:4:4,也就是说,每 4 个 Y 采样,就有相对应的 4 个 Cb 和 4 个 Cr。这种格式主要应用在视频处理设备内部,避免画面质量在处理过程中降低。

4:2:2 表示,每 4 个 Y 采样,就有 2 个 Cb 和 2 个 Cr。在这种格式中,色度信号的扫描 线数量和亮度信号一样多,但是每条扫描线上的色度采样点数却只有亮度信号的一半。当 4:2:2 信号被解码的时候,“缺失”的色度采样,通常由一定的内插补点算法通过它两侧的色 度信息运算补充。如上文所述,人眼对色度的敏感程度不如亮度,因此大多数人并不能分辨 出 4:4:4 和 4:2:2 画面之间的不同。

4:2:0 的意思是,色度采样在每条横向扫描线上只有亮度采样的一半,扫描线的条数上, 也只有亮度的一半。换句话说,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色度信号的分辨率都只有亮度信号的 一半。举个例子,如果整张画面的尺寸是 720*480,那么亮度信号是 720*480,色度信号只 有 360*240。在 4:2:0 中,“缺失”的色度采样不单单要由左右相邻的采样通过内插补点计 算补充,整行的色度采样也要通过它上下两行的色度采样通过内插补点运算获得。

帧与场

电视信号是通过摄像机对自然景物的扫描并经光电转换形成的。扫描方式分为“逐行扫

描”和“隔行扫描”。“逐行扫描”指每幅图像均是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一行连续地扫描。

这样扫描的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如果要运动画面不出现闪烁的话,则画面扫描的频率需要超 过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 45.8Hz,即每秒不低于 46 次。这对电视制播和信号传输设备提出了 相当高的要求,所以无论 PAL 制或 NTSC 制主要仍使用“隔行扫描”来处理电视信号。

PAL 制式,扫描的频率是每秒钟 50 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各 25 帧),25 帧图像,帧频 25Hz,场频 50Hz。NTSC 制式,扫描的频率是每秒钟 60 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各 30 帧), 30 帧图像,帧频 30Hz,场频 60Hz。

隔行扫描的行扫描频率是逐行扫描的一半,将每帧图像分奇数、偶数行分开传输,然后

www.videostar.com

在接收端重组,这样可以降低对带宽的压力。对于这两个相邻的场,由于是实时拍摄的,所

以它们存在时间差(对于 PAL/25fps 来说,误差就为 1/50 秒)。所以隔行扫描在带来传输信 道带宽利用率高的同时,图像质量下降也随之而来。尤其是运动的画面,单独来看的话,运

动物体边缘将出现锯齿状——这是隔行扫描所特有的正常现象。

因此,一些在 PC 机显示器上清晰锐利的“帧”,往往在实际电视屏幕上(隔行扫描) 出现严重的抖动或锯齿条纹,专业的影视制作人员应对此特别引起注意,制作过程中尽量采

用隔行扫描的监视器同步监看。

由于统一的视频制式工业规范标准,当使用非编卡通过复合口、S—video 量在内同步时采集的画面基本是上场优先,外同步和数字信号如

口或模拟分

SDI 则由输入设备决定。

使用 1394 口采集 DV 时绝大多数是下场优先。

输出到磁带:1394 口输出 DV 仍用下场,其他大多用上场,尽量与输入时一致。 制作 VCD/DVD:VCD 不带场。用于 PAL 电视播出的 DVD 一般带上场。 PC 播放视频:由于 PC 显示器都是逐行扫描,所以可以用“无场”。

近年来,随着相关软硬件的不断发展,新兴的数字电视越来越青睐于画质清晰的逐行扫 描方式,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逐行扫描会成为电视制播的主流方式。

MPEG 压缩方式

MPEG 的全称是“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移动影像专家组),组建于 1988 年, 目的是为传送音频和视频制定标准。

MPEG-1:广泛地应用在 VCD 的制作和一些视频片段下载的网络应用上面,可以说 99% 的 VCD 都是用 MPEG1 格式压缩的。

MPEG 1 的像质等同于 VHS,存储媒体为 CD-ROM,图像尺寸 320×240,音质等同 于 CD,比特率为 1.5Mbps。该标准分三个部分:

1.系统:控制将视频、音频比特流合为统一的比特流。 2.视频:基于 H.261 和 JPEG。 3.音频:基于 MUSICAM 技术。

MPEG-2 通常用来为广播信号提供视频和音频编码,包括数字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

MPEG-2 经过少量修改后,也成为 DVD 产品的核心技术。MPEG-2 的系统描述部分定义

了传输流,它是一套在非可靠介质上传输数字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机制,主要用在广播电 视领域。MPEG-2 的第二部分即视频部分和 MPEG-1 类似,但是它提供对隔行扫描视频 显示模式的支持(隔行扫描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领域)。MPEG-2 视频并没有对低比特率(小 于 1Mbps)进行优化,在 3Mbit/s 及以上比特率情况下,MPEG-2 明显优于 MPEG-1。

MPEG-2 向后兼容,也即是说,所有符合标准的 MPEG-2 解码器也能够正常播放 MPEG-1 视频流。MPEG-2 技术也应用在了 HDTV 传输系统中。MPEG-2 的第三部分定义了音频 压缩标准。该部分改进了 MPEG-1 的音频压缩,支持两通道以上的音频。MPEG-2 音频 压缩部分也保持了向后兼容的特点。

MPEG-3:原本针对于 HDTV(1920×1080),后来被 MPEG-2 代替。我们目前习惯的 MP3,并不是 MPEG-3,而是 MPEG 1 layer 3,属于 MPEG 1 中的音频部分。

MPEG-4:MPEG4 于 1998 年 11 月公布,原预计 1999 年 1 月投入使用的国际标准

MPEG4 不仅是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视频、音频编码,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 性。MPEG 专家组的专家们正在为 MPEG-4 的制定努力工作。MPEG-4 标准主要应用于视 像电话(Video 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 Email)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等,其传 输速率要求较低,在 4800-64000bits/sec 之间,分辨率为 176X144。MPEG-4 利用很窄的

edius标准教程----附录I_名词解释

()附录I最新视频常用名词解释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线性编辑:传统的线性编辑是录相机通过机械运动,使用磁头将25帧/秒(PAL)的视频信号顺序记录在磁带上,在编辑时也必须顺序寻找所需要的视频画面。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方法在插入与原画面时间不等的画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rlne7ocb09o8y29xxj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