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 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重阳节;“九日”;“登高”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解析】【分析】(1)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故园菊”也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2)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遥怜”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故答案为:⑴重阳节;“九日”;“登高”

⑵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注意对节气的了解和我掌握,注意从诗句中去领悟,辨析,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标题信息、诗句中的意象等进行分析,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涨”,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结合这句话分析,诗人所写季节是秋天,所写的天气是下雨,巴山地区连绵不断的秋雨使池塘里的水面越长越高。结合诗歌首句内容分析,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因此这个“涨”字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2)前两句表达诗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既然没有办法回家,诗人就想象他日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因此这两句想象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⑴ 富于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⑵ 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今日的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的复杂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 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 (1)阴阴;又

(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据此可作答。

(2)“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阴阴;又;

⑵“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1)愁 (2)B

【解析】【分析】(1)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因此,作者对友人的感情就是表达惋惜与同情之意的一个“愁”字。

(2)B.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故选B。 故答案为:⑴ 愁;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感官)描写夜雪的?请作具体分析。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1)触觉:冷;视觉:明;听觉:声。 (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情。

【解析】【分析】(1) “已讶衾枕冷”的“冷”是触觉感知到的;“复见窗户明”的“明”是明亮的意思,是视觉感知到的。“时闻折竹声”的“闻”字突出是听觉。

(2)明确诗意: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已讶衾枕冷”写天气的寒冷,营造了一种带有凉意的氛围,作者在深夜听到雪落、折竹的声音,暗示作者无心睡眠、内心孤寂凄凉。

故答案为:⑴触觉:冷;视觉:明;听觉:声。 ⑵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从写作角度方面,进行解答;

⑵本题是根据诗歌描写的情景对诗人心境进行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诗歌中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

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济上作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2)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诗第一、二句的意思是: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其中“两年”写时间,“千里”写空间,这两个词语构成了鲜明的时空对比。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感情,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忽然看见岸边的菊花开得正盛,可自己那有心情去欣赏呀,想到千里之外的故乡明天又是重阳节了。据此可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⑵ 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诗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 “幽”,幽静,从诗中筛选出相关的词语答题即可,如“无声”,没有声音,显出幽静,“不鸣”,不叫,没有声音,显出环境的幽静。

(2)结合诗中描写的景物分析作者的感情,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据此可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⑵ 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诗歌中筛选出合适的词语即可。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写的情景? (3)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听、听到

(2)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释】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rksd2jz260cqsi0v0jd0weks4q8c700nr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