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 鉴赏作品形象和艺术
基础点:
一、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因此散文阅读就命题文体来说,偏重选择咏物和写人散文,因为这两类散文都包含着形象——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这就需要透过字里行间,对作品进行深层次挖掘,看看作品塑造了什么形象(形象有什么特点),塑造形象运用了什么方法(如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等),该形象在文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或意义等。
(一)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1.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2.人物形象的作用
(1)在内容、主旨、情感上的作用: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衬托、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思想感情。
(2)在形式上的作用:①开头结尾的谋划;②详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线索的贯串;④过渡照应的勾连;⑤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3)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来说,写人的要寻品,写事的要析理,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二)散文中的物象
1.所谓物象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事物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本身出现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物象不仅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可以说,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欣赏到的物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
2.物象的作用
主体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
(1)内容主旨作用。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二、散文的表达方式
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考查角度 分类 第一人称 记叙角度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详写 略写 顺叙 倒叙 插叙 记叙方法 补叙 作用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 多用于叙事散文中,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往往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 从侧面烘托中心。 可以使叙述事物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2.描写 (1)景物描写
考查角度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 分类 觉等(形、声、色角度) 作用 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视觉、听觉、嗅觉、味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记叙详略 观察角度 写景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内外结合 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进而使文章蕴蓄情趣和理趣。 工笔,能突出主要景物特征,浓墨重彩地描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白描,简练,生动传神。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工笔与白描 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 描写方法 动静描写 又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又可分为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或激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或拓展了表现空间,或扩大了意境,或深化了主题。 虚实描写 (2)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
3.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坦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2)间接抒情 方式 内涵 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借景抒情 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故都的》中借槐树来表现自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己的感情。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举例 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咏物言志 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融情于事 《背影》中写父亲给儿子送别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三、散文的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及赏析方法如下:
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