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七)附答案及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七)【附答案及解释】

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A、岳飞 B、辛弃疾 C、苏轼 D、陆游

【解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作于 1205 年,正是宋代国土一分为二之时。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A、黄山 B、泰山 C、衡山 D、华山

【解析】题中的诗句选自杜甫的《望岳》,全诗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诗是杜甫《望岳》组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开头第一句:“岱宗夫如何?”的“岱宗”就是泰山的别名。泰山又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是衡山、恒山、华山、泰山、嵩山等五岳之首。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1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由此可知答案为 B。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那时候的杜甫像绝大多数古代知识分子一样,满腹经纶,充满青年人所特有的浪漫与豪情。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借此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激昂向上的诗歌,与其后半生因经历痛苦遭遇而写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风格的诗歌是有很大不同的。

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解析】《齐民要术》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老百姓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农民。农民的谋生方法肯定是以农业为主。由此,我们不难得出本题答案为 B。《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 533 年-544 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中正文分成 10 卷,92 篇,收录 1500 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

2

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shāng],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qiān]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C、生活太贫困了

【解析】“三月不知肉味”的原意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所以是吃到肉的(这一点是最容易被搞混的),因此可以排除选项 C。 该句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的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月,以至于三个月内吃到肉都吃不出味道来了,因此可以排除选项 A。答案也就出来了。韶乐,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音乐,优美至极。孔子本身也是音乐大师,他曾经非常形 象生动地描述过音乐的演奏过程,“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篇第三·二十三)。孔子晚年对《诗经》作过音律修正,这也是孔子在音乐上的一大贡献。孔子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能力极高,当年他在齐国听到了 韶乐,立即如痴如醉。韶乐的主旨,是歌颂虞舜的功德,音乐古朴平和、悠扬悦耳,后来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三月不知肉味,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有些夸张,但沉醉在艺术之中,获得心灵和道德的升华,使人暂时忘记了欲望,忘记了感官的刺激,却是时 常有的事情。

3

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 B、学生

【解析】“桃李满天下”这一名句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说的是唐代名臣狄仁杰,善于发现人才并举荐人才,曾经推荐了姚元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当代名臣。因而有人称赞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此后,“桃李”就用来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有“桃李满天下”之说。

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C、明朝

【解析】《康熙字典》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皇帝是清朝入住中原后的第二任帝王,由此可知答案为 B 选项。《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 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 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

4

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解析】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而《鸿书》上则说的更直白:“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明确指出公输班制造“木鸢”的目的是为了打探宋城的消息。公元前 190 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就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另外,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说的是南朝的“侯景之乱”, 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 549 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 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

5

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七)附答案及解释

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七)【附答案及解释】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A、岳飞B、辛弃疾C、苏轼D、陆游【解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作于1205年,正是宋代国土一分为二之时。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rik93zblh9jajr88ky455t2h95x5500wd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