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当今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缺乏理想无信仰
现在社会出现的一些很奇怪现象,就是谈理想、信仰经常会引起一些人的嘲笑,好像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如今也有不少同学综合素质很低,缺乏理想,缺乏甚至根本就没有信仰。我们一直说的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到现在看来成了很多学生摆架子、唱高调。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令很多人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二)追求名牌高消费
现今的中学生高消费,追求名牌、一味享乐日盛一日。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买一些时令商品本无可厚非。可是,我们现在只是实现了初步小康,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起来了,还有很多的贫困地区。有一些不懂事的学生为了跟别人攀比,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不管家里能不能承受。 (三)自我中心重个人
缺乏集体主义,自我中心,是当前学生的又一明显特征。学习好似乎成了“个人专利”,帮助别人好象和个人竞争势不两立,帮了别人,就会觉得威胁了自己。缺乏友好互助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任性娇气怕吃苦
现在的学生,是抱大的一代,大多数父母的溺爱造成了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他们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他们不懂得感恩和回报,不理解爱与被爱是权利也是义务。体现出比较任性、娇气,甚至于刁蛮,不能吃苦,没有劳动观念。 二、中学生道德教育实践 (一)学校的应对策略及措施 1.首先是思想到位,形成共识。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德育工作得不到重视,就不会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学校不要只是追求升学率。 2.创建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中学生的年龄尚小,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处在摸索阶段。为人师表,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健康的人格、敬业的精神和丰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与此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培养学生尊师、爱学、努力、上进的精神风尚。通过创建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给学生提供健康发展的环境,自觉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
3.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改成知行统一。
所谓知行统一,知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它对于培养良好的情操、行为习惯具有定时和导向的作用;行是知的升华,只有知没
有行就是道德教育的失败。学生不仅要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更要做到。如:白天不开灯不浪费水管的自来水,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见到老师、同学朋友行礼问好;双手递交物品;恰当使用礼貌用语等。其次,省察克己,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要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做到学以致用,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课堂渗透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通过课堂,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品质教育。教师挖掘各科教材的公民道德渗透结合点为教改专题,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渗透功能,使渗透教育落实到实处。各学科教师达成共识,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并依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品质教育,有的放矢地加大对学生的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力度。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长大为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远大志向,为中华崛起、振兴而努力学习。
5.发挥团委会、班委会的作用。
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网络,增强学生参与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在宏观上,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结合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络,形成社会实践联系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增大学生的社会活动的比重,团委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丰富贯彻落实德育内容。
6.拓展家校联系。
鉴于我校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寄希望于教育,所以一般都是重智育轻德育,故此有不少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就必须改变家长的观念。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家访、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协调同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道德品质水平,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真善美的心灵,也更有利于身心发展。
(二)充分发挥社会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在学校教育五天的成果会在社会中的两天里消失。社会环境是非常影响学生发展的,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生活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社会良好的环境建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教育是主体力量,但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做后盾,学校教育也不会成功。加强跟其他学校与社会沟通,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的同时,呼吁社会各领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实践中对学生正面引导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了社会,在加强对国情民情及改革开放成就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实践证明,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
有机结合,是实施德育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此外,学校通过请法制副校长或XX局的同志给学生上法制课,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有效地抑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促进在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德育工作要适应当前的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目标,设计新的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及时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一切可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培养出一批批有高尚品德,心理健康、知识渊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