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00xuexi.com 第13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一、人的地位 1.荀子
荀子(大概公元前298至前238年之间),荀子本名况,又号荀卿,赵国(今河北、山西南部)人。《荀子》一书共32章,其中许多篇论述详赅,逻辑周密,大概出自他自己笔下。
2.荀子的理论主旨
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3.“知天”
(1)在孟子看来,人要成圣,必须“知天”。 (2)荀子认为:“惟圣人为不求知天。”
4.天、地、人的作用 (1)天和地的作用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2)人的作用
①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②人与天地合参,就应该恪尽职责,如果人不尽自己的职责,而想与天地合参,那只是
1 / 25
www.100xuexi.com 空想。
二、关于人性的学说 1.人性恶
(1)“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 (2)人性应当受到教养,没有教养就不可能成善。
(3)先天和后天同等重要,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2.人之恶端
(1)按孟子的看法,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端,就可以成圣;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倒相反,生来就有恶端。
(2)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荀子认为涂人皆可以为大禹,是因为人有智性。
三、道德的起源
1.社会组织的需要产生道德
(1)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织。若没有在社会组织中的合作和互相支持,人不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2)荀子从人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指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3)需要有礼来杜绝社会、思想的混乱,凡建立“礼”的地方,就形成“道德”,这是荀子论述道德和善的起源的一个论点,它的思想基础是功利主义,和墨子的思想很相近。
2 / 25
www.100xuexi.com
2.人的需要产生道德
禽兽有父子、有雌雄,这是自然。在人类社会里,有父子关系、夫妻关系,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这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人类的精神成就。社会关系和“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由此,人的道德不是自然产生,而是由于人的需要。
四、关于礼乐的学说
在儒家的仪礼中,最重要的是祭(祭神)祀(祀祖先)。
1.关于仪礼的儒家经典
(1)《仪礼》,叙述举行祭祀时的仪式细节。
(2)《礼记》,内容是对仪礼的解释。《礼记》中的大部分是荀子门人所作。
2.对祭祀的看法
(1)按照儒家的说法,当举行丧葬和祀祖的仪式时,我们是在欺骗自己,却又并未真正被欺骗。
(2)葬礼的作用是向生者表明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以悲痛和尊敬来送别死者,是隆重表示人的一生的完成。
(3)在荀子的解释之中,葬仪和祭礼已不再有宗教的意味,而完全成为诗意的表现了。 (4)依荀子看来,为降雨而祈祷,为做重大决定而占卜,是为了表示重视,不是为了求以得之。
3 / 25
www.100xuexi.com 3.对音乐的一般看法
荀子把音乐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这是儒家对音乐的一般看法。
五、关于逻辑的理论 1.荀子对于知识的理论看法 (1)“知”与“智”
人所赖以认知的功能称做“知”,人所赖以判断自身的认知与外部世界是否相合的功能称为“智”。
(2)“知”又分为两部分
①荀子所称的“天官”,如耳目,天官接收印象。
②心,即头脑,头脑对感官的印象作出解释,说明它们的意义。
2.关于“名” (1)“名”的由来 ①伦理(即社会)的需要。 ②逻辑思辨的需要。 (2)“名”的逻辑功用
万物各有赋予它们的名字。凡相近的事物,名称也相近;不同的事物,则名称也不同。这样可以使人知道,不同的现实有不同的名字,不致引起混淆。
(3)“名”的逻辑分类
①共名,共名是人进行综合思考的产物。 ②别名,是人进行分析思考的产物。
4 / 25
www.100xuexi.com
六、论其他学派的谬误 1.谬误的分类
(1)“惑于用名以乱名”
“杀盗非杀人也。”荀子认为,盗意味着他首先是人,“人”的概念,其外延大于“盗”的概念,而且包括“盗”的概念;因此,称“盗”时,同时就指是一个人,杀盗也就是杀其人。
(2)“惑于用实以乱名”
①在这类谬误中包括“山渊平”的论点,这是根据惠施所说“山与泽平”而来。 ②荀子认为,现实是个别的具体化,名则是抽象的一般范畴。用个别去否定一般,势必以实乱名。
(3)“惑于用名以乱实”
①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墨辩的“牛马非马”实质上是一样的。
②荀子认为,如果考察牛马这个名,它确实不能相等于马,可是在事实上,有些动物属于“牛马”一类,而作为“实”,它们的确是“马”。
2.谬误兴起的原因
荀子总结这三类谬误之所以兴起,乃是由于没有圣王,如果有圣王统治,圣王将会运用他的权威以统一大众的思想,引导大众走上人生的正道,那时就不再需要争论和论辩。
5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