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188题[含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是如何继承和改造黑格尔哲学的?
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既继承了黑格尔主义的传统,又吸取了非理性主义等同时代其他西方哲学流派的一些观点,表现在⑴①他们与同一时期的大多数其它派别一样对传统形而上学采取了批判态度,但往往又不要求取消或超越传统形而上学所研究的关于世界的基础、本质、本原等所谓本体论问题,甚至并不讳言自已的哲学是一种与黑格尔哲学相似的唯心主义。②他们大都同黑格尔一样把精神性的“绝对”当做万物之源,却又超越了黑格尔对“绝对”的泛理性主义解释,而把经验主义及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某些思想成分融入其内,把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绝对理性改造成了某种具有非理性和经验特征的精神性存在。⑵其次,他们大都接受了黑格尔辨证法的一些概念,对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特别是机械论和独断论的片面性有所批判;但又接受了同时代一些西方哲学家强调生活和行动在哲学中的决定意义的观点,以此重新解释黑格尔辨证法。⑶他们既继承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保守性最强的社会政治学说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黑格尔关于国家至上和民族至上的观点,但又企图将其与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的强调的理论调和起来。
2.叔本华在心物、主客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首先,在论述表象世界时,他将这个问题归结为纯认识论问题而忽视了其本体论意义,由强调心物分别作为主客体在认识论上不可分割忽视了二者的本体论前提及各自不同的特性。其实,物本身的存在并不依赖心(精神),它们只有在作为客体时才与作为主体的心相互依存;而心则是物的产物,不能独立存在。由是唯物主义可以成立,唯心主义则必为虚妄。而叔本华却把二者相提并论。其次,也正是由于他没有看到主客、心物本身各有其特性,而只看到二者的相对性,因而也必然把认识看做是纯粹相对的、主观的东西。其实,认识作为主客分立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主体在不断地接近和改变对象时本身也不断发生变更。而这些都被叔本华忽视了。在他那里实际上不可能有现实的主客分立和现实的认识,而主客分立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却被绝对化了,这必然导致主观唯心义和相对主义。
3.评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皮尔士:从主要倾向来说,他作为一个严肃的自然科学家经常企图对真理问题作出比较客观的回答。他强调真理与实在一致,不以个别人或某些人的判断、思想为转移。他的确定信念的方法也正是确定真理的方法;而他只主张以实在为依据的科学方法。当他像其他实用主义者把效用、满足当做真理的标准时也往往企图用这种科学方法去加以限制。他在真理观上未能超越唯心主义。他认为真理独立于个别人或某些人的思想,但并不独立于一般思想。他对这种使人一致的东西的所是未作出客观回答。他有时把真理等同于人们对于对象的信念,而信念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状态,并不一定有客观根据。
詹姆士:他的真理论其基本思想倾向与皮尔士也大体一致。但两人立论角度不同。皮尔士注重以实际效果来确定概念的意义,詹姆士注重概念的实际效果对于具体的个人的作用。詹姆士真理论的主观点是:……(四点)。他在阐述其真理论时,总是力图与理性派的真理论对立起来。他在正确地强调真理的具体性时,却又由于将其绝对化而倒向了主观主义、相对主义。
杜威:他认为如果它们对达到们预期的目标有用,能使他们成功便是真理,否则便是谬误。基本倾向与詹姆士几乎一致。然而他把满足观念和行动的要求当做真理的标准,把满足人的愿望和目的当做真理的标准,尽管他把对个人的满足改为对“大家”、“公众”的满足,但也并无肯定科学的概念、观念是客观实在的反映的含义。他也像詹姆士一们由否定真理的客观性而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倒向了相对主义。
4.为什么说皮尔士对笛卡尔哲学传统的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整个哲学传统的批判? 笛卡尔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在理性旗帜下推动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转向。他以普遍怀疑为手段对信仰的权威发动了挑战,并要求人们凭借自己生而固有的理性能力、运用理性推理的方法建立无所不包的、确定的、绝对可靠的知识体系。笛卡尔以后的许多西方哲学家的具体理论各有特点,但在要求建立确定和可靠的知识体系上大体上都走的是笛卡尔所开辟的道路。皮尔士是较早察觉到笛卡尔哲学的这种意义的西方重要哲学家之一。他由此把笛卡尔看做近代哲学之父,认为大部分近代哲学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效仿笛卡尔。因此他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整个近代哲学传统的批判。 七章实用主义论述题
5.詹姆士在具体解释意识流时所提出的五种特征。
⑴思想总是个人的思想。既不属于这人、又不属于那人的纯粹思想是无法证明的。⑵思想永远是变化的。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之中,即使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事物在不同时刻也会有不同的感觉。⑶思想总是连续的。每一个人要活着,其意识、思想总是处于没有间断、没有裂痕、没有分离的状态,永远是连续的。⑷思想必有不以思想为转移的对象。它由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的思想具有同一对象而肯定思想之外有作为对象的实在存在,并以此批判某些公开的唯心主义。⑸思想总是有选择性,总是与人的利益和兴趣相关。
6.简述皮尔士的意义理论。
⑴他的意义理论与其符号学密切相关。⑵为了使意义或者说逻辑解释具有实际内容,必需提出一种实际的意义标准,就是它们所引起的实际效果的总和,即皮尔士原则。⑶他非常强调作为意义标准的可感觉效果应从行动和实验中去把握,感觉效果就是引起行动和实验的效果。
7.皮尔士确定信念的四种方法。
⑴是固执的方法。人们在一切问题上都可以固执地坚持己见,把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当做不可变异和动摇的,并把这种信念当做个人行动的指南。⑵是权威的方法(强迫的方法)。
即接受国家、教会或其它强力和权威机构所规定的原则来确定信念。⑶是先验的方法(又叫倾向性方法、理性方法)。这是社会上有教养人们所使用的方法。这些人既不接受固执的方法的极端的任性,也不接受权威的方法的过度专横。他们企图证明自己的信念具有充分的知识根椐,合乎永恒理性的要求。⑷是科学的方法(探索、研究和推理的方法)。皮尔士认为这是确定信念的最好方法。它既排斥主观偏见,又反对盲目崇拜权威,而只依据不受个人意识影响的外部永恒因素,即客观事实。
8.新实在主义作为一个反对唯心主义的派别,其不同于唯物主义之处有哪些? ⑴他们主张认识的对象是独立的实在,但他们并没有把认识对象的本性看做是物质的。他们既反对一元论,又反对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不是最根本的存在,它们都是某种更根本的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中性物”以不同的关系所构成的。⑵肯定本质或共相的独立存在,从而表现出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9.简述布拉德雷对“绝对”的精神性的含义的解释与黑格尔的不同?
⑴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是一种客观的宇宙精神,在布拉德雷那里,绝对指的是绝对经验。从布拉德雷把绝对经验当做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说,他仍倾向于黑格尔式的客观唯心主义;当他认为绝对经验只能存在于众多的个人的经验之中时,他的理论又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⑵黑格尔关于绝对的唯心主义是一种泛理性主义,而布拉德雷的绝对唯心主义具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在他所谓绝对经验中,不仅包含了通过感觉而得到的经验,也包括了主观的情感意志以及神秘的本能体验,后者甚至被认为是更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10.新实在主义者无法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⑴他们都反对把认识看做是对客观事物的映象或摹写,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⑵都把认识和被认识的对象等同起来,抹煞了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或者说意识和存在之间的区别;⑶都没有在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基础上,更谈不上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来探讨认识问题,因而不可能正确解决存在和意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所以虽然他们批评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但并未能超越唯心主义,他们的理论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11.柏格森怎样通过区分两个“自我”来解决传统哲学中自由和必然的问题的? 通过辨别“真正的自我”和表面的自我,柏格森认为可以进一步解决传统哲学制造的一个假问题:自由和必然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绵延出发,就能够得到关于自由的清晰概念;如果我们从空间出发,我们就只能看见决定论。真正的自由是不可预见的,是纯粹的自我创造。不能用带框框的理性概念或逻辑的方法去看自我。自由的活动只是过程,而不是确定的事物。如果我们坚持要分析它,我们就自觉地把过程变成了事物,把绵延变成了广延,把自发性降为惯性,把自由降为必然。
12.柏格森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
柏格森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要以时间取代空间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他认为,在哲学史上,各种哲学都把时间和空间置于同一层次,用研究空间的方法来研究时间。形而上学模仿科学,用空间的语言来谈论时间,而这种语言又为常识的习惯所支配。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由于采用和科学一样的理智的方法,导致在时间、运动和变化以外,因而也在我们的感觉和意识以外去寻求事物的实在性。结果,它只是或多或少人为地安排概念,每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假设的构造。柏格森认为,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综合,它决不能像实证科学那样把心灵生活和内在生命与空间中的物质对象等同对待。它应当有一个与实证科学不同的对象,这个对象即是时间——真正的绵延。
13.马堡学派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的数的神秘主义有何异同?
相同点是:都把数当做一切事物的实在性的来源。不同点是:毕过哥拉斯派把数看做是本体论的单,是“单子”性的存在,是不以个人的意识和思维为转移的,因此毕达哥拉斯派的唯心主义的客观唯心主义。在柯亨等人的哲学中,数是纯粹思维的产物,不是作为实体性的存在。它既不是“物”也不是关于物的抽象概念,而是纯粹思维借以建立某一体系的成分、环节。每一数都是相对于整个体系以及体系中的其他成分、环节而获得其意义。
14.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朗格为什么要求回到康德?
为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朗格主张最好是回到康德。他认为当康德宣布不是人的概念适应事物、而是事物适应人的概念时,并非把概念(意识、感觉、思想)当做某种绝对原则和出发点,将一切事物均纳入其中,与其同一。康德强调的是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其中主观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但主观并不能凭空派生出世界来,它必须受到客观的东西的作用。客观的东西不是指超越人的认识范围的自在之物,而是相对于人的认识(主观)的存在,即经验的存在。但这不是个人的经验,而是集体的经验。康德强调客观的东西要受到主观的东西的制约,但这不是倡导主观任意性,而是使人的认识不越出认识本身所能及的范围。“如果把这种认识运用于对自在之物即绝对独立于我们的认识而存在的事物的认识,那它就是超越的,或者说是虚伪的。”
15.简述新康德主义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
他们既反对把康德的自在之物融化于绝对精神之中,把康德哲学改造为客观唯心主义;更反对对康德“自在之物”作出唯物主义解释,由此建立某种新的唯物主义。他们的根本立场是进一步发挥康德对传统形而上的批判及康德的“哥白尼变更”所体现的对主体的创造作用的强调。尽管新康德主义的各个支派在理论上互有差异,但他们几乎都否定康德以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而要求回到康德。这当然不是简单地复活康德而是要求继承和发展康德对形而上学和理性独断的批判精神,为哲学的发展探索新的道路。他们大都力图按照他们所处的时代的条件和需要为康德哲学加以改造。他们也同时接受了同一时期的其他哲学的思想,把它们与康德的有关理论融合起来。
16.简述尼采权力意志论的积极意义。
尼采反对叔本华把人的意志归结为自我保存,而主张要增长、改善、超越、创造自身。他
认为,如果把生命意志仅仅归结为自我保存,那就会使人因循茍且、无所作为、逆来顺受,最后必然悲观厌世。而如果把“增长”,“改善”,“超越”本身当做意志的本质,那就会使人积极主动。尼采认为人不能满于“已经如此”,而要代之以“我愿如此”;人不能庸庸碌碌,苟且偷安,而应当奋发有为、创造进取。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赋于人生以意义和价值,但他又强调权力意志不是一种目的论的本原,权力意志并不朝向某种确定的目的,它作为一种不断改善、扩张、增长的生命力、冲动并无确定的终极的方向。它永远不是作为一种确定的存在物、实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不断的生成、变化的活动、倾向而存在。权力意志的存在就是这种活动、倾向的展开。而这一点正是它不能是一种单纯追求自我保存,即求生的意志的根本原因。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自我保存、求生,那倾向、活动就会停滞,生命就会终结。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尼采不满达尔文进化论,因为进化论把生命理解为自我保存,并且过分地强调了外在因素的作用。
17.阿尔图赛的“结构的马克思主义”;
法国哲学家阿尔图赛等人,主张把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主张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但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其许多观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
18.布拉德雷的“事物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布拉德雷继承并阐发了格林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他以事物只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为论据来“证明”事物的不存在。他认为事物无不处在相互关系之中,但他断言,事物这种关系正好证明了他们的不真实性,即他们是人的主观幻想(现象)。他以同样的诡辩手法否定时空的客观性,否定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及经验的对象不真实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
19.蒯因整体主义的知识论(对人类知识整体主义的观点)
蒯因认为,我们所谓的知识或信念整体,是一个人工构造的,它只是沿着边缘同经验紧密接触,或者,整个科学是一个立场,它的边界条件就是经验,他认为,科学知识是一个有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所组成的经纬交错的整体性的大网络,这个网络的四周与经验事实直接接壤。奎因强调科学理论的整体性的观点是正确的,它反映了现代科学一体化或整体的新趋向。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同整体主义相混合的知识论,它标志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并使人们重新重视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整体性。
20.伽达默尔:语言与理解的关系。
语言是理解必不可少的媒介,理解只有通过这个媒介,才能得以进行。这并不是说,语言是一种纯粹客观的表达形式或手段,也不是一种工具或符号形式,而是我们遭际世界的方式,所以,语言和理解有着一种根本的内在关系,所以,语言和理解有着一种根本的内在关系。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讲:首先,语言规定了释义学的对象;其次,理解本身同语言有一种基本的联系,理解和解释没有根本区别,解释只不过是理解的发展和实现,不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