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例《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安排了三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通过师生观察教室内物品的对话,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教材设计了“ 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这个问题和观察身边事物的活动,以及指出课本封面和铅笔盒表面哪个大、哪个小的问题讨论。上面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识的背景下,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活动二,把两个不同但容易比较的长方形纸进行大小比较,在学生操作、比较、交流的基础上,通过黄色的纸比蓝色的纸大,就是黄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引出“面积”的概念。
活动三,比较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操作活动。
1.比较物品表面的大小。教材呈现了两组实物,即不同形状的两片树叶的图片,手帕和方巾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对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操作、探索活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呈现了用透明纸描下来,把图形剪下来等比较方法。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用直观的比较图形的方法很难判断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来试
1 / 10
着比较。在学生交流不同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使学生了解划成同样的方格对两个图形进行比较的方法很科学,对任意图形都适用。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目标确立分析:
这一课是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观察、交流、操作等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同学们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识背景下,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我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观察、交流、思考时间,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做到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思路,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2 / 10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同学们,新校舍正在建造之中,老师想请你当一名小小的美化师,为我们新校舍的草坪添上亮丽的一笔。(出示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草坪形状),哪位美化师愿为它们涂上美丽的颜色?
要求给草坪涂满色,并比一比谁第一个涂完,其余同学分成两组为他们加油。
(学生对比赛结果产生异议)
为什么不公平?看来比赛结果和草坪面的大小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探究“面积”概念。
二、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表面一样大吗?并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说一说哪个物体的表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
师小结: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