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谈起

邓继民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000 )

[关键词] 教学语言,语言魅力,沟通语、导入语、过渡语、升华语、即兴 语等,打造语言风格,教学语言遵循的原则

在 2014 年 11 月的济宁市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上, 55 岁的我上了一节 “下水课”——人教版七上“三国鼎立” 。

回顾这次“下水课”历程,作为一名“老”历史教师,我为学生呈现了一节 “新”历史课,最大的感受是,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一 个事情,那就是“教学语言”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 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学设计, 会上出不同的效果, 原因就是语言不同。

我们教研时的听课活动, 听什么?学什么?教学设计可以照搬, 教学课件可 以迁用,唯一难以一时学到手的是什么?教学语言! 这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与功底 最直接的展现。执教《三国鼎立》这节课,五次试讲,四易其稿,其中感悟最深 的正是语言的巧妙设计与高效运用。

一、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语言,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 以符号、文字、图案、音乐、语音、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等形式为载体,来传递 或交流情感信息。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

教学语言,狭义上讲也称课堂语言,是教师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为指导学 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 是教学活动贯穿的桥梁, 是师生交流的 重要媒介。从广义上讲,凡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之为教学语言, 包括师生双方使用的语言, 甚至是课下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也可理解为教学语 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 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工具,是教师精于教育 的技艺,是走近名师殿堂的敲门砖, 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纽带。 与其说学生被教师 吸引,不如说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吸引。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教学活动,也不 能离开教学语言, 精炼的语言会使得课堂浑然天成, 而失去了语言魅力的课堂只 会是死水一潭。

二、分类

从小的角度讲, 也就是针对一节课而言,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沟通语、 导入语、 评价语、过渡语、引导语、总结语、升华语、即兴语等等,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必 备语言,都是教学语言。

第一、沟通语

第一次与新生见面, 必须与学生有个简单的沟通交流, 以打破彼此的陌生感。 面对六百多名教师前来听课,总得有个相互间的“招呼” 。于是,我设置了这样 的见面语:“同学们好!请大家往台下看,今天的课堂,有这么多的老师为我们捧

场,我们一起用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紧接着,我幽了一默: “同学 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有像我这样老的老师给你们上过课吗?” “那好,今天, 就让我这位老历史教师,给同学们上一节新历史课。 ”

借班上课, 初次与学生见面, 精心设计与学生沟通的简要语言, 建立的教学 氛围,十分必要。

第二、导入语

又称导语,是引领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开端, 它对整节课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 响,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精彩纷呈的导入语, 就像果园外的果香、花园旁的花香,沁人心脾、引人入胜。在《三国鼎立》一课 中,我先让学生听看《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视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杨洪基的 这首歌曲, 大气磅礴,厚重沉思。 把我们带入到那个千百年来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的三国时代。三国,既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

一个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代。三国的历史 ,虽然不足百年 ,但那段历史上那些 充满个性、 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和那些百谈不厌、 常谈常新的历史故事, 成为我 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这样设计导语,既能把视频中歌词内容和本节课的主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可谓“一石三鸟” 。

第三、评价语

又称点评语,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 课堂表现的评价, 恰当 运用评价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 拉近师生距离, 确保课堂氛围的融洽、自然、和谐。在进行课堂点评时,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 是“适度”。点评得过少,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自觉; 点评得过多、 过度、过于夸张,会让学生感到不自然、 做作,也会影响课堂效果。 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当我问到“谁来告诉大家,你所知道的三国人物和三国 故事”时,学生们踊跃发言,“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草 船借箭”……面对学生的发言,如果简单的评价为“好” “不错”,无异于是对 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浇了一盆凉水, 将不利于学生保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如果 设计为“大家说得太好了,你们都可以称得上史学家了” ,这样的“戴高帽”式 的评价,也会使学生感觉到不自然。我的评价语预设为 “同学们知道的挺多,看 来历史知识不仅来源于课堂, 也来自于生活。 是这些人和这些事, 构成了三国的

历史”。需要强调的是,评价语是可以事先准备的,而且可以进行多种预设,每一 个问题设计,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 设计出不同的评价语与其相对应, 这样在教学点评时就能够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了。

第四、过渡语

过渡,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对两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承上而启下,一个标准 就是力求自然,过渡不漏痕迹、自然流畅最好!

在《三国鼎立》一课中,第一板块“汉室衰微群雄起”与第二板块“官赤逐 鹿英雄出”之间的过渡,我是这样设计的:“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字:“乱”乱世 出英雄啊,此时,曹操、袁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等,登上了历史舞台。在 十多年的兼并战争中,影响最深远的有两个战役”。用“乱世出英雄”这句人人熟 悉的话,由汉末的社会现象过渡至两场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过渡

不漏痕迹,而且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动机。

再如,在学习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曹操在两 场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时,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但对曹操来说,官渡之战,他胜的光彩;赤壁之战, 他败的悲惨!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同一个人、 同样是火,差距怎么就那 么大呢?我就纳闷了,请同学们帮助我解开这个疑团”。这样的过渡语设计,语言 精练,发人深思,同时不失诙谐幽默,易于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还有一处设计是,在本课中所有基础内容处理完后,需要在下一个环节对人 物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我的过渡语是这样设计的:

“从东汉末年到

三国时期,社会由危转安,政权由多减少,经济由衰变兴,人口由少增多,中国 由’乱’至到/毫无疑问,这是历史的进步。是谁、是哪些人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呢? 是当时的人民大众,是众多的英雄。三国时期的英雄,灿若繁星,最耀眼的无疑 是曹操和诸葛亮”。这样设计,既是对已学基础知识的整体感知、总结,又是对下

一板块学习内容的自然过渡。

过渡语形式多样灵活、不拘一格,只要能将各个教学环节衔接为一个紧密的 整体,就是好的过渡语。

第五、指导语

也称引导语,即指引、引领和导向语,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 遇到困难时,教师用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活动的语言。这是教师参与 学生学习活动最直接的展现,面对学生的困惑,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直至由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赋 予和尊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 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

在《三国鼎立》一课中,学生在探讨“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及原因”这 一问题时,学生回答的角度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

“从经济的角度还

有什么原因? ”,切忌直接把答案说出,应该由学生进行补充,起到“生生互助” 的效果,等到学生们的答案全面后,由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最终的汇总结果: 治上独得优势,经济上垦荒屯田,用人上招贤纳士,治军上纪律严明”。这样的学 习,真正受益的才是学生。

“政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设计谈起--邓继民资料

从“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语言谈起邓继民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宁272000)[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魅力,沟通语、导入语、过渡语、升华语、即兴语等,打造语言风格,教学语言遵循的原则在2014年11月的济宁市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研讨会上,55岁的我上了一节“下水课”——人教版七上“三国鼎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rb7o7he3y8mpoj7ocb09o8y29wt5t00z3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