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名词解释:
1、 任意性:符号虽然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作为形式的替代者和作为内容的被替代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换句话说,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比如中国人的习惯是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而保加利亚则刚好相反,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P61)
2、 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是指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符号之间所形成的横向关系。比
如:“鸡吃小米”,“鸡”和\吃小米 组合构成了主谓关系,而“吃”和“小米”的组合构成了述宾关系,主谓和述宾这样的关系是组合关系在语法层面的表现。再如:jian、和“ian”是声韵关系,“i”、”a“、“n”是韵头、韵腹、韵尾的关系,这是组合关系在语音层面的体现。又如:“我喝水”,“我”是施事,“喝”是动作,水”是受事,它们之间构成“施事-动作一受事”的语义结构关系,这是组合关系在语义层面上的体现。 3、 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
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比如:在“我读书”、“你唱歌”、“他打球”这三个结构体中“我\、“你”、\他\位置相同,作用相同,可以替换,“我”、“你”、“他\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P69)
4、 思维:思维是指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他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
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5、 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研究在特定情,特别是研究在不同
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复习思考题
1、 谈谈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有的特点。
① 任意性。
符号虽然是有形式和内容构成的结合体,但形式和内容之间,作为形式的替代者和作为内容的被替代者之间直接没有必然的联系。换句话说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语言符号的社会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习惯,中国人的习惯是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而保加利亚则刚好相反,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
② 依存性。
作为符号来讲,不仅有任意性的一面,而且有依存性,这就是说,某种形式和某种内容结合成为符号以后,一经使用该符号的社会群体公认和使用,他们就有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在我国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这已经为使用它的社会群体所公认。
③ 系统性。
任何一个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符号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任何一种符号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还可以组成一套有规则的系统。另一方面,一个符号一旦进入符号系统以后,旧就立刻要受到该符号体系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谁也不能随意改变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例如,十字路口的信号灯,信号灯是一个符号系统,它有两个符号组成,即红灯和绿灯。啊为例,信号灯是一个符号系统,它由两个符号组成,即红灯和绿灯。每种灯可以单独使用,分别表示“禁止通行”和“可以通行”这两个内
容同时,这几个符号又各以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与其他符号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形成一个系统、面且这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符号都不能随意改变。一旦改变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符号,整个系统就要做相应的改变。否则就会出现现混乱,信号灯的指示作用就会丧失。
2、 谈谈语言符号独有的特点。
① 线条性。
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总是一个声音接着一个声音的说,不能同时说两个声音,这一个一个的声音组成一声音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延伸下去。 ② 约定俗成性。
语言中的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违反了人们约俗成的习惯,就会出乱子。语言的这种约定俗成性是在语言的运用中自然而言的建立起来的,他是不允许人们随意去改变的。 ③ 生成性。
语言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开放性体系。有极强的生成性。尽管,在他的某一历史阶段,他的音位、音节、语素词以及语法规定都是固定的、有限的,但是总的来看它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他的词汇和语法始终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而且运用这些有限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却可以造出无限的句子来。也就是说,按照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和这些数量有限的词语材料可以造出无数的适合于交际需要的任何句子。语言的生成性的实质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组词成句规则的重复使用和交替进行。 3、 谈谈语言体系的层级性。
(1)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组成单位,在语言这个结构体系中,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立体结构。具体地说,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和级面。语言层级结构分为三层,基础层,静态层和动态层。
(2)基础层分为两个系列的级,语音系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音区别特征,它是一种语言中每个音位具有的使该音位同其他音位彼此相区别的自然特征,第二级是音位,它是由语音区别特征集合而成的,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第三极是音位组合,它是由音位组合而成的,它是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的形式部分;语义系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义区别特征,是对义位进行分析得到的语义特征,是义位的构成成分,是语义的构成要素。第二级是义位,是一个能够独立运用的意义所形成的语义单位,由语义区别特征构成。第三级是义位组合,由义位组合而成,是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的内容部分。
(3)第二层是静态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它是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它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由语素构成,同时,既可构成短语,又可独立成句;第三级是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有时可直接充当句子,有时几个短语组成句子。
(4)第三层是动态层,区别静态层和动态层的根本原则是是否进入交际,分为四级,第一级句子,最小的交际单位,构成句群,第二级是句群,构成第三级段落,第三级段落构成第四级语篇。(P66—P67)
4、 语言和思维有什么联系?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非常密切,相依为命。 (1)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赖着存在的。
①思维的存在依赖语言的存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同时,思维活动的成果(即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供人们交流和传承。
②语言的存在依赖思维的存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了思维活动的过程、没有了思想,那么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当然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2)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着发展的 ①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意义的发展上。承载意义的基本单位是词,而在任何一种语言里许多词义的发展、新词的产生都是在思维的发展、新概念的产生下促成的。
②思维的发展依赖于语言的发展。思维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才能巩固,思维发展产生新概念时,也要依赖于语言的发展。(P54—P55) 5、 谈谈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
语言和思维互相依赖着存在和发展,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现象,它们又是绝不能等同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思维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它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2)语言和思维所属的范畴不同,各自的职能不同:语言属于物质的范畴,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属于精神的范畴,是工具的运用者。
(3)语言和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 映的关系。
(4)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同。思维要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推理;而语言则是运用词语和语法规则组成种种不同的句子。当然,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推理要用句子来表达,但表达者和被表达者各有自己的构成方式,不能因为它们有表达和被表达的关系,就把二者混同起来。
(5)语言单位和思维形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①概念是要用词来表达的,但概念和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实词表达具体概念,虚词一般不表达具体概念;实词和具体概念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语言中的词有褒贬义,概念没有;词组也可以表达概念。
②判断要用单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单句都能表达判断。句子的语气类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其中只有陈述句才能表达判断。即使表达判断的陈述句也不一定和判断(主词——系词——宾词)一一对应,好多表达判断的句子没有系词,句子也有多义句和同义句之分。
③推理和复句也不是完全对应的。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用简略的形式来表达推理。 演绎推理的直言三段论在语言表达中常常被人们省去大前提、小前提甚至是结论。 (6)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这是语言和思维的根本区别。 ①思维的全人类性
a.思维能力的全人类性。
b.思维的规律也是全人类共同遵守的。
c.思维形式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不管是哪个民族的人,在思维的时候都要运用概念形
成判断,推理,论证,反驳。 ②语言的民族特点
a.语音方面。各种语言的语音体系各有自己的特点,相互之间差别很大,不仅声音的 数目不等,在各自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很不相同。
b.词汇语义方面。最突出的是亲属称谓,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汉 语的要比其他语言的复杂。
c.语法方面。汉语语法最大的特点在于词序和虚词的运用,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而英 语、德语等语言却有。(P56—P58)
6、 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两者有什么关系?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全社会服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这里的“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动作和过程;“说出来的话”是指一连串有意义的声音。 (3)语言和言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区别:
① 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是属于个人的。不同的人说的话可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特点,说话方式和声音等都是每个人特有的,这就是说言语是属于个人的。而语言则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是属于全社会的,如果某一个人在说话的过程中违反了这些规则的话,那么就会叫人不知所云。
②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单位及其规则是有限的,而言语却不然,按照语法规则,利用有限的
语言材料可以造出数不清的句子。
③ 语言没有阶级性,而言语却是有阶级性的。 联系:
① 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
就没有语言。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
②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模式的具体运用,它是语言存在的形式。任何一个能说话、写作的人
都必须遵照语言的规则进行活动。总的来说,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的作用,言语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为活动基础,语言在言语运用中概括和丰富自己的规则。(P70—P72)
7、 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是:
每一个参加交际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为大家所 接受的交际目标或方向。
(2)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条准则: ①适量准则: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的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细。
②真实准则:a.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③关联准则:说话要关联。
④方式准则:a.避免晦涩的词语;
b.避免歧义; c.说话要简要; d.说话要有条理。(P76)
8、 礼貌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所谓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礼貌原则包括下列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获益。 (2)慷慨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少让自己获益,多使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赞誉。 (4)谦虚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增加对自己的贬损。 (5)一致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要求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增加对别人的同情。(P76—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