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围绕质量目标,运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使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点高、推广快、效率好、竞争力强,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1.1.1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措施
1)选派优秀项目经理及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组织施工。
2)单位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第一管理者亲自抓,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从项目部、施工队到工班进行层层把关。实行三级质保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质量岗位责任,卓有成效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从组织措施上使创优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3)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违章、违规、蛮干现象发生,并在施工中加强检查落实,做到工程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对工程质量达不到创优计划的,坚决返工重做,从制度上确保工程质量。
(2)管理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操作程序组织施工,人员上场后立即结合本工程特点和创优计划,制定各类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细则,
2)坚持设计文件图纸分级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每份图纸必须经过两名以上技术人员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最后由总工程师审批。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由技术人员向施工单位进行四交底:施工方案交底、设计意图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并有记录。
3)真正贯彻质量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使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
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过程有可追溯性,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推进和改善质量管理工作,使质量管理走向标准化。
4)职能部门加强质量管理,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实施创优目标及措施;同时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工种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5)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工作,在质量上争创“信得过”班组,工地质检员要会同项目经理,现场经理和质检部门做好分项、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评定工作,未经检查验收、评定的分项、分部工程作为质量不合格工程不签字结算。
6)质检员、试验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并在检查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助搞好各施工单位之间、各工序之间的交接手续,参加各分项工程的隐蔽检查验收,技术资料和施工控制资料详实,能够正确反映施工全过程并和施工同步积累,满足竣工验交的要求,保证资料完整齐全,有可追溯性。
7)施工班组严格把好质量关,要做到班前交底、班中检查、班后讲评,发挥职工的能动性,鼓励技术改革和技术革新,同时积极发挥质量小组的攻关作用,解决施工现场的技术难题,保证重点、难点工程能迅速突破。
8)建立检测内外作业工作复核制度,检测人员在施工全过程将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和图表记录清楚,并经过复核和验算后签署齐全,使用的各种检测仪器定期进行标定,使检测误差控制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
9)在每项工程开工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必须提出质量要求并制定出质量保证措施,对重要的分部工程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1.1.2 各阶段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建立工程质量组织保证体系及工序质量预控保证体系;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配备齐全工程施工人员,针对本工程各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及时提出职工培训需求计划和培训要求。必要时,项目分部组织对职工进行现场操作培训,满足工程项目需要。
对参加本工程的施工人员规定专门培训,要求施工班组保证达到企业质量体系相关要求的内容,并有具体措施。
对本工程中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还要进行资格考核认可,通过考核合格者,方能上
岗作业或工作。
所有人员、项目经理、各岗位人员,都应持有岗位证书;特殊专业工种,专业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参加施工准备人员要做到:
确认与甲方签定的质量保证协议以及对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并熟悉这些内容。 明确业主对本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以便制订本工程质量目标。 参加设计交底,了解工程概况。
掌握本单位资源情况,以便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
做好设计图纸的自审和会审工作:
为掌握设计意图,预防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施工准备人员必须进行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对自审中提出的问题要记录在案,作为会审的基础。会审后提出的问题要求设计单位在开工前,进行说明或修改,这部分内容要成为正式文件,等同于设计图纸,不经会审不得施工。自审与会审记录应归档保存。
做好施工方案编制工作,科学合理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其编制原则为:适用、安全、合理、经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奖惩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实施优质优价,使工程质量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贯彻执行施工质量岗位质量责任制,增强各级质量管理意识,并采取经济手段配合实施。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保证工艺过程的先进、合理和稳定性,以减少和预防质量通病、事故、次品的发生。
切实做好安全和施工技术交底,填写相应的交底记录,并归档。
做好工序检验工作。依据有关标准、规范、设计图纸对工序施工内容的质量作出判定,填写记录并存档。
做好工序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工作,作好检查记录。 组织工序间交接检验工作,不合格工序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经常实测、分析、判断工序活动效果,填写质检记录。
随时对投入的材料进行检验和控制。
随时注意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工艺标准和图纸要求施工,密切关注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环境和人员等条件的变化。发现不利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要及时加以控制和纠正。
在施工中对重要的或影响全局的技术工作加强复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预检和隐检:对能被下道施工隐蔽的工程项目,须详细作好隐蔽记录,经技术人员、质检员、监理、业主项目部(必要时请设计人员参加)进行隐检,经签字认可后才能隐蔽。
做好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
对巡检及抽检查出的质量问题立即组织人员整改。
施工过程中,经过自检、互检、专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及时做出不合格标识,提出改进措施,坚持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明确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
做好质量管理点设置与管理工作。对保证施工质量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发生质量问题危害大的工序要设置质量控制点或管理点,在施工全过程要对这些控制或管理点,进行预测和控制,并做好记录。
施工人员在作检测和试验时,必须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
本工程使用的文件有图纸、技术资料、施工验收规范、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程序文件、工艺标准、操作规程、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各种质量记录等文件必须进行编号、登记、发放、标识、整理、保存、归档要符合程序,且列出本工程受控文件清单。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修改文件、图纸,需要修改时,必须经过审批且符合程序。
(3)对物资采购及存放的控制措施 严格选择评价和控制材料供应厂商。
根据合同、图纸的要求编制工程材料、设备需要量计划,明确规定物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供应时间,有关技术质量等,并据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时将施工所需的物资送到现场,保证工程按时顺利进行。
对于本工程的合格分供方和物资采购计划需经本工程项目分部项目经理批准。 特定情况下,所需特殊物资应派专人到指定处采购。
急需从合格分供方名单外的分供方采购时,对该分供方应有应急评价和审批手续,且有记录。
进入现场的所有物资,均需检验或验证,不准紧急放行。
验证物资采用检查外观质量、产品标牌、规格型号、点检产品数量,审核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等,作好检验和验证记录。
对于工程进场物资,要按品种、型号、规格、分类堆码整齐,挂上与物质相符的标签。物资标记上有搬运、放置要求的按要求堆码,库房料架,摆放纵横成行;标签清洁醒目;库内外清洁卫生;库房通风、采光、有防水、防盗安全措施。
应按月以库存物资进行检查盘点,对超过有效期的物资以及其它原因产生的质量损失或丢失的物资应及时作出降级使用、报损、报废的报告。 (4)施工检验、测量、试验及设备控制
对本工程所用材料、构件、半成品、成品、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必须进行验收、试验和复验。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试验、检验设备、完善试验、检验条件,规定试验人员资格和试验内容。
工程项目施工中所使用的检验、试验、测量和计量设备包括用作检验手段的样板、模具等试验硬件或试验软件、标准、物资,不论其是供方自备的、还是借用的、以及顾客提供的,都要进行控制,校准和维护检验。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操作人员,应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损坏仪器。需持证上岗的工种,检测设备使用者,应培训、考核、持专业证书上岗。
搬运设备时应轻拿轻放,存放时应注意防晒、防潮、防震、防尘,保持仪器清洁、灵敏、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搬运、储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应性完好。 使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检定标志是否标明该设备在使用有效期内,否则不得使用。其使用环境应满足使用说明书或技术资料所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要求。 设备使用完毕后,还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检测精度符合要求,工程的检测结果才有效,否则无效。 (5)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业主项目部的意见和来自各方面的不合格信息、项目分部技术负责人应及时组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