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谈中国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形成和延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底蕴丰厚,有很多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无法淡化。比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影响至深,到目前为止,在这个倡导男女平等思想的社会下也显得不以为然,徒有形式。尤其在广大农村里“重男轻女”思想早已贯穿人心。那么这种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将做一比较片面新意的个人分析。
第一,由于男女性体质的区别,男性的作用就比女性强上一些了。尤其是当父母的年老,不能再承担体力劳动时,能挑起家庭重活的男子就是他们最强大的依靠。
第二,现实生活中的娶儿媳妇容易,嫁女儿却很难在某些家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的思想先进了,生活富裕了,儿媳跟儿子的婚姻经过婚前摩擦,同舟共济,是终身伴侣,是孙子、孙女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自家人。即使娶一个不太理想的儿媳,主动权我们掌握,忍让为上,婆媳之间关系的取决于双方对彼此的态度,只有两个人对彼此的态度都很好的时候,她们的关系不可能会多么差。
第三,常言说的对,找媳妇看一人,嫁女儿看一家。就此也成为新时代重男轻女的当今代沟。有一部分优质男,他们会知道自己结婚是为了什么,知道两个人的婚姻需要什么才能走得更好。但这样的男人很少,婚前是海誓山盟,婚后却天天争吵,金钱至上,斤斤计较。也不是没有,所以还是要抱持希望,能够遇见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男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女性在哺育小孩时,无法出去工作,最起码要有三年的保育期,这时候自己嫁的男人,能否负担家庭开支,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有主见的男人不是很优秀,就是大男子主义多些。
长辈跟晚辈之间本身就是有代沟的,很多事情他们的看法都不一样,这种情况下要是 去说什么,拿出骂自己孩子的那一套来骂媳妇,要知道人家跟你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你的孩子能受得了但是媳妇不行。
第四,从社会对女子的压迫来看,男性为了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对女子的思想和人身不断被压迫。形式多样。圣人孔子提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表现了对女子一种不平等的看法。再后来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
“宋明理学”的礼教思想的和清末与民国时期的“禁足”等种种对女子思想和人身的种种压迫,女子地位日趋低下,以至于不合理的地步了。
“重男轻女”思想的由此形成并逐渐深入人心,难以抹除。直到现代时期,生产方式的不断现代化,不再以单纯化的体力劳动为主要生存手段,女子的劳动力才逐渐与男性持平。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学习“男女平等”,人们却在思想上“重男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