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 Fe(II)和Fe(III)的转化

三、思维方法

可以是正向思维,即从前向后推导,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即根据特征先确定后面的物质;还可以从中间开始向前向后推导,究竟按哪一种思维方式,应根据题干信息和框图信息找出的突破口的位置确定。具体归纳有如下几种

1.寻找特征反应和特殊现象法

能表现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物质,往往具有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产生特殊现象。例如,焰色反应呈黄色是钠元素的特性;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铜;遇碘显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该现象也常用于判断碘的存在);固体单质

盐酸置空气中NaOH

溶液白色沉淀先灰绿色后变为红褐色,是铁及其化合物所特有

的现象;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是SO2;NO遇到氧气变红棕色;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等等。这

些都是特殊的信息,都可以作为解推断题的突破口。

2.利用转化关系尝试法

由于某些推断题的结论只有较少的可能性,因此可将每种可能的结论代入题内尝试,即可找出正确答案。或记住一些重要的转化关系,答题时,将试题框图形式与记住的转化关系对比,寻找相似关系,常使复杂的推断变得轻而易举。

3.利用层层推进法

根据题目的明显条件(突破口),先推出第一层的结论,利用所得结论和其他已知条件,逐一推导,将较深层的结论一一推导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推断题。

4.利用高频信息法

化学推断题中通常有一种元素或物质出现的频率特高,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交联关系,其他元素或物质的推断都依赖于它,这样的元素或物质的推定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5.变换思维角度法

解题时要随问题和情境的不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如变常规思维为突跃思维,变求同思维为求异思维,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变平面思维为立体思维等。

6.利用逻辑推理法

解答框图题的过程(甲物质向乙物质转变;丙问题向丁问题转移;反应物向生成物的不断趋进;条件向结论的曲线运动)是一个推理判断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规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逻辑推理,搞清网络中体现的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等,善于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求得准确答案。

四、典例精析

- 16 -

(一)物质转化框图推断题

例:(2007年四川卷)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写序号)。 (4)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思路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和“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可先确定I为Al,K为NO2; 第一条线索由反应①入手可知: A是SO2、B是SO3、C是H2SO4,D是Fe2O3,反应⑦为铝热反应,则产物G是Fe。第二条线索是由K 是NO2入手,推出L是NO,J为HNO3,M是Fe和HNO3反应得到的产物,可能是Fe(NO3)3或Fe(NO3)2,而根据M与C溶液反应可生成NO气体,可断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M只能为Fe(NO3)2溶液;第三条线索是Fe(NO3)2(M)与H2SO4(C)反应得F为Fe(NO3)3,E为Fe(OH)3,到此框图中的物质全部推出。 [答案]( l )四(或4 ) 、VIII;( 2 ) l :2 ;( 3 )③ ;

( 4 ) 3Fe + NO3 + 4H + = 3Fe + NO↑+2H2O ( 5 ) Fe2O3+3KNO3+4KOH

高温 2+

3+

2K2FeO4+3KNO2+2H2O

此题以物质的性质入手进行分析,抓住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气味、颜色、状态、溶解性、熔沸点等)。先确定个别物质,再根据框图寻找线索进行推断。如上题中的物质I和K就用此法确定。

(二)物质结构理论推断题

该类试题常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表)有联系,通过阅读第一条信息,往往有多种可能答案,但把多条信息综合考虑就可逐渐缩小范围,最终确定唯一答案。

例: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E、F六种粒子,其中只有C、D是分子,其余四种均是离子,且每个微粒中都含有10个电子。已知A、E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六种粒子间有下列关系:

①A、B两种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C、D两种分子;

②通常状况下C的聚集状态为气态,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1 mol B离子与1 mol E离子作用可生成2 mol D分子;

④向含F离子的溶液中加入C的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W,C溶液过量沉淀也不消失,若加入含大量B离子或大量E离子的溶液,沉淀W都会溶解。

(1)微粒B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粒子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粒子F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过量C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含大量B离子的溶液:

(3)六种微粒中的两种可与硫酸根形成一种复盐,向该复盐的浓溶液中滴加浓苛性钠溶液,依次产生的现象有:a.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 沉淀逐渐增多c.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d. 沉淀逐渐减少 e.沉

- 17 -

淀完全消失

该复盐的化学式为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解析:由②可知C为NH3,根据A、E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可知A、E分别是NH4+和H3O+

中的一种。由①和③可确定A为NH4+,B为OH-,D为H2O,E为H3O+。白色沉淀W不溶于过量的氨水,却既溶于“酸”又溶于“碱”,那么F离子只能是Al3+

··

答案:(1)[∶O∶H]-;水合氢离子;第三周期ⅢA族

··

(2)Al+3NH3·H2O Al(OH)3↓+3NH4+;Al(OH)3+ OH- AlO2-+2H2O

(3)NH4Al(SO4)2; NH4Al(SO4)2 NH4+Al+2SO4

(三)综合型推断题

无机推断题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到的知识包括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计算、实验以及与生活环境、工业生产等,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解决这类题目最好的办法是立足于酸、碱、盐、单质、氧化物间的基本转化关系,有意识地跨越中学各知识板块云展开思考。所幸的是一般涉及的物质基本都是教材中常见的物质,这也是一条思考的线索。

例:下图中各方框中的字母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略去)其中常温下B、D、G、I、J为气体,其中B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N的所有物质中只有G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N为不溶于水的无机酸。

+G C +G B I J K 催化剂 N △ A C F

M L E G 高温 D H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 ,F的化学式是 ;

H的化学式是 ,L的化学式是 (2)写出实验室制取I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G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化学式: 该物质与G在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是 。

(4)已知工业上生产0.1molB放出4.62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在反应C+E→G+F中,每生成1molG转移 mol电子。

解析:B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故B为NH3;N为不溶于水的无机酸,应为H2SiO3(或H2SiO4);根据B+G

催化剂I, I +G J,G为气体单质,B为NH3,可以判断G应为

3+

3+2-

O2,I为NO,J为NO2;化合物E与C、D反应都能产生O2,则E为Na2O2;C、D分别为CO2和H2O,F、H分别为NaOH、Na2CO3;由J(NO2)+C K,故C应为H2O,K为HNO3;M可由NaOH或Na2与L反应得到,M与K(HNO3)反应生成HSiO3(或H4SiO4),故M为H2SiO3,L为SiO2由L+H M△

可确定H为Na2CO3,因此F为NaOH,C为H2O,D为CO2。最后由A NH3+H2O+ CO2,

可以确定A为NH4HCO3或(NH4)2CO3.

答案:(1)碳酸铵或碳酸氢铵;NaOH;Na2CO3;SiO2 (2)3Cu+8H++2NO3- 3Cu2++2NO↑+4H2O (3)O3; 具有氧化性

(4)N2(g)+3H2(g) 2NH3(g); △H=-92.4k J·mol-1 (5)2

- 18 -

小结:

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物质形式,均遵循这样的推理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借助推断题的形式表示如下)。

结构特征 反应特征 明显条件 推断 推抓关键 检验 结论 现象特征 断 隐蔽条件 (突破口) 题其他特征

无机推断题经常人为制造一些“陷阱”引导学生走入“思考的误区”,应对“陷阱”的良策一般是:①做完题后一定要代入验证;②给“陷阱”假设后,推不下去时及时回头,切忌“一头撞死”。另外,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或分子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而错答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把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物质的状态等。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推断题

1.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是固体,B和G

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根据图中关系推断:

(1)据此推断X、Y、Z的化学式为:X__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_。 (2)C+Y→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元素的核电荷数小于36,它是不是主族元素,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OH- X H+ A B C B D E F B Fe 微热 G Na2O2 E (1)化学式X A B (2)写出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 法和 法。

2分)有X、Y、Z三种单质,X是金属,常温下Y是液体,Z是气体,反应关系为:

3.(6分)下图中每一个方框内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常温常压下,A、B、C、D、均为单质,且B为金属,其它三个为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图中所示的化合反应,得到化合物E、F、G、H、I和J,这些化合物温常压下的状态及颜色已在注明, 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为:

(1)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n(A)∶n(B)=1∶2完全反应生(2)B与C按物质的量之比n(B)∶n(C)=3∶1完全反应生(3)C与D按物质的量之比n(C)∶n(D)=1∶3完全反应生请填空:

(1)物质B是 ,物质D是

(2)B与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3)A与H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10分)有 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B、C分别跟 D发生化合反应相应生成甲、

乙、丙(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10个电子)而B跟C发生化合反应丁,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如应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5.(14分) A、B、C、是单质,X、Y、Z、H、J、L是化合物,组成B的元素是绿色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且B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得到X和J,X和J均为固体,X水

解可生成两种碱性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它们相互之间有下图所所示的转化关系:

(1)用化学式表示化合物L 单质C 。 (2)物质Z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20 -

无色棕色气体I无色气体HDE无色气体CAG白色固体在常图中

BF固体成G 成F 成E

液气 体J含有生成下反

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4)Fe(II)和Fe(III)的转化三、思维方法可以是正向思维,即从前向后推导,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即根据特征先确定后面的物质;还可以从中间开始向前向后推导,究竟按哪一种思维方式,应根据题干信息和框图信息找出的突破口的位置确定。具体归纳有如下几种1.寻找特征反应和特殊现象法能表现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物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qx1b11eyo6i8ss1cmq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