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张爱玲及其作品特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张爱玲及其作品特点

摘 要: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

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是她对当时社会观察体验凝结的结果,其中更有着深刻的个人及文化,社会原因的笼罩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悲情的艺术审美感。其小说也折射出作者复杂的心灵,也决定了作者对人性的悲观,对历史的悲观,对现实点的悲观。那不是淡淡的哀愁,也不是美丽的忧伤,而是令人彻骨的冰凉的悲观。

关键词:张爱玲 作品 悲剧 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

奇故事,她把自己的小说集也命名为《传奇》,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婉而精彩动人的传奇。同时,张爱玲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又是一个异数。四十年代初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颗灿烂的彗星划过天空,让人目眩。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张爱玲的小说是小说,张爱玲本身也是一本小说。读她的小说首先要了解她本人。

张爱玲(1920.9——1995.9)原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年改名为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的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1942年应《西风》杂志《我的生活》征文写散文,《我的天才梦》得名誉奖。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第二炉香)被周瘦鹃发表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此后三四年是她创作的丰收期,作品多发表于《天地》、《万象》等杂志。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在美国新闻处工作,曾发表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1955年旅居美国,在美国与作家赖雅结婚,后在加州大学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和小说考证。在美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发现老死于美国洛杉矶公寓。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记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

那么被称为奇才异女的她究竟有哪些地方令世人这样赞不绝口呢? 首先,是张爱玲的文学天才,她不仅文笔上佳,而且写作技巧也进入了大家之境,她将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分配结合得恰如其分,人物的描写也达到神似的境界。这种境界很少人能做到。

其次,从张爱玲的角度看是置身事外的客观,这种客观是依据事物的客观发展来写作,不掺入好的观点和感情,这一种客观比较适合于过去的历史和正在发展的人生比较平稳或社会生活比较稳定的群体。另一种客观是作者去主动认知的,虽然掺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但是依然依据事物的客观来写作,这一客观写作面比较宽广,如托尔斯泰等人就是这一类型。前者一般来说很难做到,后者往往需要在事物的客观发展和自身的认知和感情之间作出选择,所以过的大都很痛苦,两者都是指那些真正的作家而言,一般的作家不如叫写家,日子过得比那些真正的作家舒服多了,那些炒作起来的垃圾就更不用提了。

最后,张爱玲写作态度很诚实。一方面是对写作的诚实,她笔下的人物都是她所了解的,她也是老老实实地根据人物的原型或特点来写作的,所以我们只要客观点,就可以感受到她笔下的人物除个别作品外大都很真实,所以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再加上其它长处就成了大家。另一种诚实是对自己作品的

品价的诚实,无论是少年轻狂时写的《连环套》,还是完成政治任务式的《赤地之恋》,她都诚实地作出很低的品价。我们现在的作家大都缺少这种城实的态度,即使不用在社会限制的地方,也虚猾得很,我想也许他们连现实生活都很少接触就胡编乱造吧。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是她对当时社会观察体验凝结的结果,其中更有着深刻的个人及文化,社会原因的笼罩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悲情的艺术审美感。其小说也折射出作者复杂的心灵,也决定了作者对人性的悲观,对历史的悲观,对现实的悲观。那不是淡淡的哀愁,也不是美丽的忧伤,而是令人彻骨的冰凉的悲观。

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在张爱玲的一系列小说中,刻画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其中女性人物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女人的命运无不是悲剧性的。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角,”由此构成了她小说的苍凉、婉哀、惨伤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精神个性、人生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着通过对影响人物塑造的几个因素来分析她小说的悲剧特点。 一、 张爱玲及作品悲剧的原因 (一)、家庭生活

张爱玲出生的家本是个名声显赫的封建贵族世家,张爱玲出生的时候,张家已成为破落户。在张爱玲的印象中,家庭就是一个阴暗的世界,没有光的所在,失去了时间,有着千年如一日的单调,无情吞噬着鲜活的生命,张爱玲就是这样被禁锢,被摧残着。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她不可能把人生看的太光明。古墓似的家庭氛围也没有使她感受到一点亲情的温暖。不幸的家庭生活中最为不幸的是遭受禁闭的惨痛经历。禁闭使张爱玲感到被世界抛弃,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被抛入到绝望、虚无的深渊中,外在世界与自我的生命对于自身皆失去了意义,恐怖使她近于疯狂。别样的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别样的看法,里面包含着天才的深刻和阴冷。不幸的早年生活,使她过早成熟,使她能够用一种超然,冷漠的态度展示着封建大家庭内部摆不脱男性的奴役支配女性的血泪史。 (二)、时代与现实

张爱玲是有理由悲哀的。她是用冷峻的、尖锐的、独到的眼力发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生存目标的缺失,发现了中国人心灵与民族的无所依傍。

社会这个大课堂给了张爱玲的教育是深刻而具体的。从1921年张爱玲出生到1943年张爱玲成名这22年间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也正是这乱世让张爱玲形成她关于社会、人生、历史、现实种种问题的基本观点。而亲历的香港沦陷,使原本悲观的张爱玲对人类前途,人类文明更加失去了信心,她预感:“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就是因为思想背景有这惘惘的威胁。” (三)个人情感

对张爱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与文化汉奸胡兰成的婚变。目睹很多职业女性如苏青等人的不幸婚姻,面对自己婚姻的失败,她可能潜意识中有了准备。这也说明张爱玲对天长地久的爱情观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这也是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大多缺情不爱的原因。如在生活速写式的小说《等》里,一位太太了解到她的丈夫在内地混的阔了,但却总是不寄钱来:“我早就猜着他一定讨小的了”,“我也看开了,我是过了四十年的人了”。她愁的是她的头发脱得不成样子,问旁边的太太可有治脱发的方子。“总有一天,她丈夫要回来,不要太晚了——不要太晚了啊!但不要太早,脱了的头发还没有长出来”。女性的命运惟系在男性身上,女性的快乐便是丈夫的垂怜,她们无休止的等待盼望着丈夫有朝一日能回头转意,顾及家中还有一个等待的“她”。这是何等的不幸与悲哀。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热爱,是一种与日俱增的热爱,自十来岁开始读《红楼梦》起,几乎每隔数年,她都要再读一遍。以至后来对《红楼梦》的熟读程度,竟到了“不用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的字自会蹦出来”的地步。

因此,《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剧性塑造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1

二、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是个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狱进进出出。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一)、张爱玲的悲剧特点表现在她对人性的探索中

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面。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便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得“靠不住”。

《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事业成功,提拔兄弟,办公认真,热心待友,侍 奉母亲,“他做人做的十分兴头”,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他先后爱过 两个姑娘,玫瑰是个混血姑娘,振保爱他,“他和振保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是天真,她和 谁都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有点疯疯傻傻”,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遍,到中国就行 不通,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后来,振保又同朋友的妻 子娇蕊恋上了,对方一旦要与丈夫离婚,他便怯懦得要死,连那他与娇蕊偷情的公寓也“像 大得不可想象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地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他又“疑心自己做了傻 瓜,入了圈套”,他怕毁了自己的前程。在世俗和功利的进攻下,他萎缩了,他不愿“堕落”, 他要做一个“好人”。于是,他便把“真人”隐蔽起来,匆匆忙忙选一个好女子烟鹂结婚。婚 后,她成了他眼中一个“很乏味的妇人”,他开始宿娼,回来则砸东西打妻子,他尽情的发 泄着他的冷酷、变态。但他仍戴着面具做他的“好人”。在善的外衣下裹着恶习的本质。张 爱玲用嘲讽的笔调冷冷地掀开了这个“大好人”脸上的面纱,露出了灵魂深处的卑鄙,冷酷 变态,自私与好色,展示了一个灵肉分离,表里不一,人格萎缩的“两栖人”的心理世界。

张爱玲执着于真实的人性,作品中充满了在古老腐朽文化、物欲、情欲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变态。 (二)、张爱玲小说的悲剧特点还表现在她对现代情爱关系的描写上

张爱玲悲剧的一个主要特点体现在她的日常生活上,她在肯定日常生活前提下,借助于日常生活本身的开放性,为日常生活大开了一条错综复杂的意义空间,她的悲剧开创了近代小说“小悲剧”的先河。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说:“一般所说:‘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出的,也不打算写,??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

张爱玲曾说:“现代人多是疲倦的,现代婚姻又多是不合理的”,婚姻非感情的产物,是某种目的的实现。女人视婚姻为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婚姻对女人而言成了一个金色的鸟笼,也成了她们永远的归宿。女性所受的教养便是如何去做一个“女结婚员”,她们“以美的身体取悦于人”,全力以赴追求那“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婚姻,“找事是假的,找个人才是真的”,婚姻动机构成了她们生活的主旋律。

正因为如此,《倾城之恋》中离了婚的白流苏必须重操旧业——进入婚姻才能摆脱麻烦,《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受过新式教育的葛微龙的最高愿望也仅是找个爱自己的人结婚而已。

婚姻本是美好的,但婚姻在张爱玲笔下是无爱的,“有爱的婚姻是痛苦的”,爱成就不了婚姻,但婚姻又受不了爱的诱惑。婚姻是枷锁,妄想用它来锁住别人,锁住爱情,都是不可能办到,结果只能毁了自己。

(三)、张爱玲小说的悲剧特点还表现在她对人生命的体验和写照上 她的小说处处穿透着一个失落者的人生感悟,痛苦与不安是人生世界的永恒主题。张爱玲作品中的

2

张爱玲及其作品特点

张爱玲及其作品特点摘要: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是她对当时社会观察体验凝结的结果,其中更有着深刻的个人及文化,社会原因的笼罩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qskp12e540ne2c1fay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