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 (3) 10人以上的检维修作业及特殊作业。 (4) 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主要装置。 (5)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罐区。
(6) 厂区外公共区域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 3.5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A级/1级:红色风险 重大(不可容许的)危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 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 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B级/2级:橙色风险 较大(高度)危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公司对较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 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 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 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C级/3级:黄色风险一般(中度)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 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本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 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 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 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D级/4级:蓝色风险 低(轻度)危险,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本 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 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 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4.风险控制 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的同时,应当对每一项风险的现有控制措 施进行评审,确定其是否有效可行。如果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要及时整 改或提出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4.1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都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
-11 -
并逐步降低风 险,直至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
( 1 )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
- 12 -
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等;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2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 (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3 风险分析评价记录的完善 企业按照上述方法,经评审确定后,应当将制定的有效控制措施和改进 的控制措施(根据实际)分别填写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和《安 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相应的栏目中。至此上述两个记录填写完善。
5. 风险培训 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评 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6. 风险信息更新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分析。 (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 4)事故事件发生后; (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7. 工作程序和要求
7.1 企业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主管部门,每年应定期制定“危 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计划”,经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后下发执行。
各级组织(公司、部室、车间、工段/班组)均应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并对“危 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危害 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的依据。
7.2各单位按照计划,依据适用的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 辨识评价
- 13 -
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 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 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7.3上级风险评价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下 级单位。较大(B级\\2级 橙色)及以上风险必须报公司批准。
7.4各级单位要根据最终分析评价记录结果,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参照表5),由本级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发布。
表5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序号 风险点(作业活动或 设备设施) 风险等级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分析来源 填表人: 填表时间: 7.5各级单位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参照表6),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6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M: 填表单位: 备注 数目 合计 识别 时审定 时单位或 活序号 A (1 级) B (2 级) C (3 级) D (4 级) 间 间 动 (注:单位或活动-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单位或暂时的某项活动。)
-14 -
8?附件 附件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判断准则
表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值 10 6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米取防范、监测、保护、 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 置、没有个人防3 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 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0.5 0.2 0.1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 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 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 执行操作规程。 实际不可能。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值 10 6 3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分值 2 1 0.5 频繁程度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 分值 法律法规及 其他要求 100 40 严重违反法律法 规10人以上死亡,或50 人和标准。 以上重伤。 违反法律法规和 标3人以上10人以下死 亡,或10人以上50 人以准。 下重伤。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万元) 5000万以上直接经 济损失。 1000万以上5000万 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国际、国内影 公司 停产 响。 装置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 响。 停工 公司形象 15
潜在违反法规和 标3人以下死亡,或10 人以100万以上1000万 以部分装 置停地区影响。 下直接经济损失。 下重伤。 准。 工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