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的《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重点概念:
管理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重难点问题:
1、管理的性质 对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把握: 首先,我们要知道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即管理既有与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同时,要对管理的二重性有正确的理解。从管理的自然属性看,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是任何一种结合的生产活动中都必须进行的活动。从管理的社会属性看,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
2、管理的基本职能 对这个问题可以按照教材所列的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协调八个方面掌握。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概念: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重难点问题:
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从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来看,管理理论分三大块,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有哪三大管理理论,而且要掌握各自包括的主要管理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法约尔创建的)----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创建的)------行政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科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由此,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原理: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现例外管理原则。
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而且努力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而管理又包括五种职能活动。 经营 技术活动 商业活动 安全活动 会计活动 管理活动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指挥职能 协调职能 控制职能 法约尔还根据自己长期的管理经验,提炼出十四项管理原则。即: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具体内容见教材)
行政管理理论 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使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古典管理理论将人当成“经济人”,较多地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对人的因素注意较少,把工人当成机器的附属品。
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理论 个体行为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团体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 是由梅奥在着名的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是:
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个体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团体行为理论 主要是研究团体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组织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 经验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创始人是法约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即案例教学。 系统管理学派 他们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五个分系统组成。
决策理论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西蒙把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将研究重点放在非程序性决策方面。
管理科学学派(见教材)。 权变理论学派(见教材)。
第三章计 划
重点概念
计划工作 广义的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滚动计划法 指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网络计划技术法 指利用网络理论制定计划,并对计划进行评价、审定的一种计划编制方法。
重难点问题
计划工作的特征 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掌握计划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四方面的特征,而且要对每一特征有正确的理解。(详见学习指导书)
第四章目标管理
重点概念
目标 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 企业目标 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目标管理 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目标管理是一种通过科学的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重难点问题
1、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行目标管理的步骤,包括: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学习时要注意各阶段的前后次序不能颠倒。
2、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与评价 应用: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最早应用却是在日本。目前,我国实行比较广泛的是目标成本管理、目标质量管理和目标利润管理等。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了解目标管理理论应用的特点。 评价:目标管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管理方法。既有其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优点:能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能有效的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局限性:目标制定较为困难;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标准很难统一;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第五章 预 测
重点概念
预测 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
重难点问题
预测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个问题主要是掌握每种方法的特点 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 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 群众评议法 定性方法 预测方法 时间序列法 回归分析法 计量经济学模型 投入产出法 替代效应模型 定量方法
第六章 决 策
重点概念
决策 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目标 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
重难点问题
1、 决策的特征 学习时不仅要掌握决策有哪些特征,而且要对每一特征有正确的理解。 超前性: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要求决策者具有超前意识,思想敏锐,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适时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目标性:决策目标就是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无目标的决策或目标性不明确的决策,往往会导致决策无效甚至失误。 选择性:决策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通过比较评定来进行选择。 可行性: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 过程性:决策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分析判断过程。 科学性:要求决策者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策。 头脑风暴法 德尔菲法 哥顿法 淘汰法 环比法 归类法
2、决策的方法有哪几种?这里不仅要掌握有几种方法,而且要掌握每种方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定性方法 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盈亏平衡点法 经济批量模型 冒险法 保守法 折衷法 后悔值法 莱普勒斯法 定量方法 决策树法
3、 定量决策方法的应用 (1) 盈亏平衡点法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 盈亏平衡点产量公式 Q*= F/(P—V) 和 有一定目标利润的产量公式Q= (F+π)/(P—V)进行计算。 例如: 某公司生产A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8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2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每件1600元。1) 试用盈亏平衡点法确定其产量(或该产品产量至少达到多少企业才不亏损)? 2) 若该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20万元,至少要维持多大的生产规模? 解:1) 根据盈亏平衡点产量公式:Q*= F/(P—V) A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 Q*= 800000/(1600—1200)=2000 (件) 所以,达到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2000件。 2)根据公式 Q= (F+π)/(P—V) 当目标利润为20万元时 Q = (800000+200000)/(1600—1200) = 2500(件) 所以,该企业若要实现目标利润20万元,至少要维持2500件生产规模。 (2)决策树法 要求能够依据已知条件绘制决策树;并通过计算期望值进行一级决策。 例如: 某企业在下一年度有甲、乙两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畅销、一般和滞销三种市场状态,各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市场状态 损 概 益 率 方 案 值 畅 销 一 般 滞 销 甲方案 120 50 10 乙方案 90 60 40 解:第一步,依据已知条件绘制决策树: 120× 50× 甲方案 10× 乙方案 90× 60× 40× 第二步,分别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 甲方案的期望值=120×+50×+10×=88 乙方案的期
望值=90×+60×+40×=76 第三步,决策 由以上计算可见甲方案的期望值大于乙方案的期望值,所以选择甲方案。 (3)冒险法、保守法、折中法 要求能够运用以上三种方法分别进行方案选择。 例如: 某企业计划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制造成本、产品性能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也不同。有关资料如下: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方 案 畅 销 一 般 滞 销 甲方案 70 40 10 乙方案 90 30 0 丙方案 100 30 -10 假设最大值系数为,试用冒险法、保守法、折中法分别选出最佳方案。 解:1)冒险法 max{70,90,100}=100,选择丙方案 2)保守法 max{10,0,-10}=10,选择甲方案 3)折中法 最大值系数为,则最小值系数为。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为: 甲方案:70×+10×=52 乙方案:90×+0×=63 丙方案:100×+(-10×)=67 因为丙方案的加权平均值为67,是最大,所以选择丙方案。
第七章组织概述
重点概念
组织 在管理学中,对组织的概念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静态方面看,组织是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从动态方面看,组织是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重难点问题
1、组织的类型 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类型。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我们平时所讲的组织都是指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 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组织工作的原则 纵观国内外关于管理组织原则的论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在设计和变革组织结构时,必须遵循以下六大原则。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有哪些原则,而且对每一原则都要有正确的理解。 目标任务原则 这是组织结构全部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因此,按照目标任务原则应作到:1)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及其每一部分的构成,都应当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并应当服从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要求;2)设置组织机构要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岗位、设职务,配备适宜的管理人员,做到人和事的高度配合;3)当企业目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机构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责权利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是协调、平衡和统一的。其中,权力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力的约束;利益的大小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愿意担负责任以及接受权力的程度。 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企业任务目标的完成,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只有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和配合,才能保证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以达到组织的整体目标。因此,按照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应注意以下问题:1)要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即分工要符合精干的原则;2)要注意发挥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的作用;3)要加强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指一个主管能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管理幅度的大小,既取决于上级主管的能力和精力,也取决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