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二讲文言虚词练习(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材联想 (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2)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3)不哀丧而求国,难;因乱以入,殆。(《国语》) .(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7)因噎废食(成语) .(8)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9)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10)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考链接] 义项归纳 副词,表顺承关系,译为“就”“于是” 副词,趁机 介词,趁着,趁 介词,依照,根据 介词,凭借,依靠 介词,经由,通过 介词,因为,由于 动词,沿袭 动词,依顺,顺着 连词,接着,继而 (1)(2018·天津卷)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因以为名也 .因:副词,表顺承关系,就、于是

(2)(2017·全国卷Ⅱ)憙(人名)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因:介词,趁,趁着

(3)(2017·全国卷Ⅱ)而谗者因言憙(人名)与奉(人名)合谋,帝以为疑 .因:副词,表顺承关系,就、于是 [14.于]

教材联想 (1)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5)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6)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高考链接] (1)(2018·全国卷Ⅲ)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于:介词,自、从

义项归纳 介词,在 介词,自、从 介词,到,到达 介词,对,对于 介词,向 介词,由,由于 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 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 (2)(2018·全国卷Ⅲ)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于:介词,在

(3)(2018·北京卷)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①于:介词,在 ②于:介词,自、从

(4)(2017·全国卷Ⅰ)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于: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

(5)(2017·浙江卷)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 .于:介词,自、从

(6)(2017·江苏卷)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 .于: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 [15.与]

教材联想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3)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6)蹇叔之子与师。(《左传》) .义项归纳 介词,译为“和、跟、同” 连词,译为“和、跟、同” 动词,给予,授予 动词,结交,亲附 ①

动词,赞许,同意 动词,参加,读“yù” (7)唯赤则非邦也与?(《子路、曾皙、冉有、句末语气助词,通“欤”,表示感叹或疑问语.公西华侍坐》) [高考链接] (1)(2018·全国卷Ⅲ)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 .与:介词,和、跟、同

(2)(2018·浙江卷)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与:介词,和、跟、同

(3)(2018·江苏卷)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 .与:连词,和、跟、同

(4)(2017·浙江卷)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自称)相远 ①与:动词,给予,授予

气 ②与:介词,和、跟、同

(5)(2016·全国卷Ⅲ)(傅珪)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与:动词,读“yù”,参加,参与 [16.则]

教材联想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义项归纳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则”如果出现在前一个分句中,译为“如果”;如果出现在后一个分句中,译为“那么”“就”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连词,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用在后一分句中,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中,可译为“虽然”“但是” (5)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种树郭.橐驼传》)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高考链接] (1)(2018·全国卷Ⅲ)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2)(2018·浙江卷)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3)(2018·江苏卷)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吕峄亭,人名)遣使来迎 .则: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 (4)(2017·浙江卷)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则: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 (5)(2015·湖北卷)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①则:连词,就

②则:连词,表示转折,却

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和“非”或“不”连用,译为“不是……就是……” 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17.者]

教材联想 义项归纳 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 (2)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6)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高考链接] (1)(2018·全国卷Ⅱ)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者:代词,用在动词性短语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的人 (2)(2018·天津卷)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者:代词,用在动词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的人 (3)(2017·全国卷Ⅱ)赵憙真长者也 ..者也:表判断,是

(4)(2017·天津卷)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 .者:助词,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 (5)(2017·浙江卷)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 .者: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18.之]

教材联想 (1)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义项归纳 指示代词,译为“这”“此” 代词,作宾语,代人、物、事;代人时一般代词,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物,可译为“……种”“……样” 代词,用在时间词语的后面,表示“……的时候” 用于否定词之后,表示“……的话” 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 助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译为“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8)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高考链接] 译为“他”或“她”,有时也译为“我”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有时可不译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 动词,译为“往”“到达” (1)(2018·全国卷Ⅲ)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之: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 (2)(2018·浙江卷)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2018·江苏卷)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

之: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 (4)(2017·全国卷Ⅱ)憙素与奉(人名)善,数遗书切责之 .之:代词,作宾语,他

(5)(2017·浙江卷)今之“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 .言者必曰:.罪。①之: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 ②之: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 (6)(2017·山东卷)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之:动词,到、去

(7)(2017·山东卷)顷之,敕起还府 .

之: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

1.读下面的小故事,写出各句中“而”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二讲文言虚词练习(含解析)

教材联想(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2)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3)不哀丧而求国,难;因乱以入,殆。(《国语》).(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7)因噎废食(成语).(8)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9)批大郤,导大窾,因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qdv70gyz57z7sh75m1a072ie1yhw200mx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