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乌苏地区夏播大豆河南省夏播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
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摘要对河南省夏播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数多的大豆新品种。
关键词夏播大豆;数量性状;产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河南省
S565.1A 1007-5739(xx)03-0091-02
大豆是河南省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久远,在人民营养水平提高、畜牧业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其他作物无可替代的优势。大豆的数量性状直接影响产量,本文就河南省夏播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1-4],以期为大豆的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数据xx年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汇总总结。参试大豆品系共12个,育种单位均为河南省各科研院所。对照品种为豫豆22。试验地点分别设在安阳、濮阳、焦作、商丘、漯河、周口、宝丰、驻马店、平舆、邓州、长葛农科所和郑州共12个点。地力均为中等级偏高以上肥力。
1.2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7行区,行长5 m,行距40 cm,小区面积14 m2,株距13 cm,3粒摆播,单株留苗,密度18.75万株/hm2,播种时留预备苗。收获时去边行,实收中间5行,计产面积10 m2。收获前第1、2重复参试品种小区中间3行随机取样10株以备考种。试验管理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
1.3试验方法
田间记载生育期、病毒级、倒伏级、症青率。室内考种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紫斑率、褐斑率。采用唐启义DPS分析软件对试验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5-6]。
2结果与分析
2.1各主要数量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各主要数量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主要数量性状中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318 0),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大豆生育期的表型值越大,大豆的产量越高;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R=0.198 6,R=0.167 7),分别居2、3位;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与产量也呈较小的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与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但相关系数的大小并不完全代表其对提高产量的重要性,因相关分析测定的只是2个性状间的密切程度。在具有多个性状时,这种相关只能反映其复合关系,并不能代表各性状对大豆产量作用的原因和效应的大小,为进一步明确各性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需进行通径分析。
2.2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通径系数能够有效地表示相关变量间原因对结果的直接影响效应,能够估计出原因因素对效应因素的间接效应。通径分析剖析了相关系数,把它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部分,从而能直接比较各原因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夏播大豆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表2)。
2.2.1生育期与产量的效应分析。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P=0.298 1。生育期通过单株粒数(P=0.064 5)对产量呈较大正效应,通过百粒重(P=0.018 2)、有效分枝数(P=0.003 0)对产量呈较小的正效应;通过株高(P=-0.039 2)对产量呈较大的负效应,通过单株荚数(P=-0.026 6)对产量呈较小的负效应。可见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生育期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析一致,因此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生育期对提高产量有益。
2.2.2百粒重与产量的效应分析。百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生育期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P=0.236 8)。百粒重通过生育期(P=0.022 9)对产量呈较大的正效应,通过单株荚数(P=0.008 0)、有效分枝数(P=0.005 7)对产量呈较小的正效应;通过单株粒数(P=-0.049 0)、株高(P= -0.025 9)对产量呈负效
应。百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百粒重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一致,因此增加百粒重对提高产量有益。
2.2.3单株粒数与产量的效应分析。单株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单株粒数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P=0.219 5。单株粒数主要通过生育期(P=0.087 6)对产量呈较大的正效应;通过有效分枝(P=0.004 6)对产量呈较小的正效应;通过株高(P=-0.003 4)、百粒重(P=-0.052 8)、单株荚数(P=-0.087 9)对产量呈不同程度的负效应。单株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单株粒数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一致,因此增加单株粒数对提高产量有益。
2.2.4有效分枝数与产量的效应分析。有效分枝数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P=0.023 1。有效分枝数主要通过百粒重(P=0.058 7)、单株粒数(P=0.044 1)、生育期(P=0.038 3)对产量呈较大的正效应;通过株高(P=-0.013 8)、单株荚数(P=-0.043 6)对产量呈负效应。尽管有效分枝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仅为较小的正相关,但仍和有效分枝数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相一致,这说明在目前省区大豆试留苗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有效分枝数对提高其产量有益。
2.2.5株高与产量的效应分析。株高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P=-0.079 0,呈直接负效应。而株高与大豆产量的相关系数为R=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