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电大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村干班“开放专科”

《乡村社会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

A 《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 《华南乡村生活》 C 《乡村社会学》

D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乡村建设运动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

A.杨开道 李景汉 B.李景汉 吴文藻 C.吴文藻 费孝通 D.梁漱溟 晏阳初

3.在传统乡村,农业活动主要是指( )。

A.农田种植 B.农田养殖 C. 乡村畜牧 D. 乡村特种种植

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而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之为( )。

A.角色扮演 B.角色中断 C.角色失败 D.角色冲突

5.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 )。 A.自然性 B.直接性 C. 互动性 D. 社会性

6. 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家庭 B. 邻里

C.家族 D. 民间会社

7.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 A.山东 B.安徽 C. 河南 D.四川

8. 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 科层制

9. 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 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趣缘关系 D.业缘关系

lO.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 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 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化

1

11.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是( )。 A. 国家政权 B. 国家法律 C.国家各项制度 D.社团组织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 习俗 B.道德 C.舆论 D.宗教

14. 即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A. 传统发展战略 B. 基本需求发展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15.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胜利召开,召开的地点是( )。 A. 美国 B.英国 C. 巴西 D. 中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 )。 A. 逻辑性 B.整体性 C. 综合性 D.应用性 E.前赡性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是( )。 A.规模小 B.非正式控制 C.面对面交往

D.成员具有多种角色 E. 满足需求为首位

3.社区的构成要素有( )。 A.共同生活的人群 B.一定的地域

C. 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D.一定的管理机构 E.社区文化

4.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 )。 A.环境意识差 B. 执法不严 C. 认识错误 D. 急功近利 E.人口压力过大

2

。 )

5. 我国乡村社会化的迫切任务( )。 A. 发展经济

B.加快城镇化建设 C. 加快民主政治建设 D.严肃整治社会治安 E.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配伍题:(把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建设运动:( ) 2.初级社会群体:( ) 3.社区:( ) 4.人口问题:( ) 5. 社会现代化:( )

A.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接触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B.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著名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激溟。

C.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D. 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E. 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性。(8分)

2.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7分)

3

3. 社会控制的功能。(10分)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社会流动的原因、功能。

4

《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C 2.D 3.A 4.D 5. D 6.C 7.B 8.A 9.A 10.C 11.B 12.A 13.B 14.C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BCD 2.ABCDE 3.ABCDE 4.ABCDE 5.ABCE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lO分) 1.乡村建设运动(B):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著名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激溟。

2.初级社会群(D):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3.社区(A):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接触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4.人口问题(E):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5.社会现代化(C):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参考答案

从个人角度来看,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都必须在群体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因此他必须学会参与群体和社会生活,个人对于社会的关系是适应和改造,然而无论适应还是改造,个人首先必须学习社会既有的知识、规范。个人社会化是完全必要的,否则他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4分)

从社会延续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人也必须社会化。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就需要合格、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社会成员。而社会成员必须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社会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4分) 2.参考答案

一定数量的成员。(1分) 特定的活动目标。(1分) 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2分) 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2分) 一定的物质设备。(1分) 3.参考答案

社会控制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2分)

社会控制是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基本方式;(2分) 社会控制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分)

5

社会控制的反功能:其目的不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和多数人的利益,而是维护少数人的利益;社会控制的程度不适当,即过大或不够,都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4分)

五、论述题:(20分)

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2分)

原因: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

第二,城镇化速度加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第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因素正逐步扩大,权力因素逐渐减弱,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3分)

功能:第一,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可以形成新陈代谢的社会机制,实现乡村社会成员与社会位置的最佳结合,增进和加强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从而持续不断地给社会机体带来生机和活力,确保整个社会良性运转达、协调发展。(2分)

第二,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利于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2分)

第三,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有利于解决乡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解决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2分) 第四,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2分)

第五,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有利于给农民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利于农民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打破农民传统的、封闭的、固定的身份地位,形成新的地位角色。(2分)

联系实际(略)。(5分)

6

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电大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村干班“开放专科”《乡村社会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1.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乡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q9cm9xjhn0wk4s3w2e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