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教学: 1、考勤 2、安全教育
3、强调课堂气氛、课堂纪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项目一 :认识数控机床及工作过程
相关理论:
数控机床:采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称为数控机床。
计算机数控(CNC):采用存储程序的专用计算机来实现部分或全部基本数控功能,则称为计算机数控。
一、数控机床的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机械产品的自身要求;单件、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约占80%以上。
(二)、发展过程: (1)、国际情况
第一代:1952至1959年,采用电子管、继电器元件; 第二代:1959年开始,采用了晶体管分立元件; 第三代:1965年开始,采用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0年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小型计算机; (CNC系统)
第五代:1974年开始,采用微型计算机。 (MNC系统) (2)、国内发展情况: 1958年开始研究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研制出一些晶体管式数控系统,如:1968年研制成功 X53K--1立式铣床
1975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加工中心 1985年 进入实用阶段
1986—1990年 数控机床大发展时期 1991年 300多种
十.五目标 数控机床年增长率:>18%
2005年 产量: 25000~30000台 品种: 2000种 数控化率: 20%。
(3).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高可靠性:提高元器件和系统的可靠性;采用抗干扰技术,提高数控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数控系统模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提高自诊断及保护功能;
高柔性化:柔性:指机床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高精度化:利用数控系统的补偿功能;采用高分辨率,高响应性的绝对位置传感技术;提高数控机床机械本体中基础大件的
结构刚性和热稳定性;
高速度化:
机械方面:提高切削速度和减少辅助时间 数控系统:CPU
复合化:工序复合化、功能复合化
制造系统自动化、方便使用:加工编程方便、使用方便 二、数控机床的特点
1、对加工对象改型的适应性强 1)加工对象;
2)利用特殊指令实现加工; 3)改型;
4)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提供便利; 补充:适合于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
1、轮廓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或必须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复杂曲线、曲面的小批量(100件左右)零件。
2、试制中尚需多次改变设计的零件。
3、加工工序较多的零件(如箱体类零件、航空附件壳体等)。 4、价格昂贵的零件(如飞机大梁)。若加工中出现差错而使此类零件报废,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要求精密复制的零件。 2、加工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