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戏曲理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讲绪论

1戏曲与电影、电视的异同: (1) 差异: 戏曲 从创作过程一一多次性 从观众

——在场参与

电影、电视 一次性 参与性低 银幕、屏幕

从演出形态一一舞台

从民族性一一 本土传统 外来品

从时代性 —— 农业800年 工业65?115年 (2) 共性:

都是综合艺术: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人物性、文学性与表演性 2、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

戏曲定义: 以歌舞演故事”。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灯光等) 表现特点:远离生活,超越时空,虚拟。 遵循一个原则

——美。

3、 注意区别:

戏曲与戏剧的关系: 广义的戏剧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及音乐剧等。 狭义的戏剧即指话剧(drama)。 4、 近现代戏曲学创始人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近现代在 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 年撰写《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人生三大境界: 第一:一心向往 第二:艰苦奋斗 第三:实现成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殊《蝶恋花》)

1913

(柳永《凤栖梧》)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中国戏曲孕育与形成 1、孕育于:原始:巫傩歌舞

汉代:“百戏” 南北朝时期:“歌舞戏” 唐代:“参军戏” 戏曲成形:宋代:

“宋杂剧”;

金代:北方“金院本”、

南方“南戏”

2、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图腾舞

文献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一《吕氏春秋》 文物显示:舞蹈纹彩陶盆(出土于青海孙家寨) 3、 有人物妆扮的“东海黄公”

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 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 焉。 4、 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踏谣娘戏俑

《踏谣娘》,是起源于北齐(亦说隋末)、盛行于唐代的民间歌舞戏。又作“踏摇娘” 5、 《兰陵王》又称《代面》、《大面》

南北朝和隋唐歌舞戏节目。表演北齐南陵王高长恭戴面具出战故事。后人模仿他的动作,配以歌曲。后有 《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其面具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二) 中国戏曲第一个繁盛期

,距今有5000年历史

1

--- 元杂剧

元杂剧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郑、白、马、王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 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三)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 剧本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的绝盛时段。表演日趋成熟,演唱声腔竞相迭 现。 (四)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

——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清代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昆曲、京剧盛行,地方戏的兴起。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

第二讲

戏曲本体论(一)

1戏曲运作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以歌舞演故事 一一由戏曲定义引出

演员

观众

故事(剧本)

剧场

2、现存最早的戏曲剧本

《张协状元》,南戏剧本,即产生于南宋的戏文,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现剧本编入《永乐大典戏文三 种校注》(另外两部是《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钱南杨著。 二、戏曲的特征与本质 (一)程式化

程式:规则、标准、套路 1、 表演动作:比如开门、闩门 2、 音乐、唱腔:曲牌 虚拟性

1、 表演:虚拟=虚假? 2、 舞台布景:一桌二椅 3、 舞台时空:景随人走 综合性

王国维在《戏曲考源》中说: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

中国戏曲是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分立。 1、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2、 戏曲里的特技表演

(二) 潮剧及秦腔中的背旦表演、川剧中的变脸、山西蒲剧中的跷功等 山西蒲剧戏谚:宁看存才《挂画》 始学戏,19岁苦练跷功。 《挂画》为《梵王宫》中的一折 (三) 戏曲本质论

,不坐民国天下;误了好席好酒,别误存才的《杀狗》

王存才(1893?1957),蒲剧演员,工花旦。原籍河南洛宁。幼年因家乡遭灾,随父逃荒晋南,落户于芮 城县。10岁开

2

剧诗说”与表演中心论”一一出者张庚。 前者针对于戏曲剧本而言; 后者针对舞台表演而言。

张庚(1911?2003),湖南长沙人,中国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曲史家。 (四)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一一体验派 布莱希特戏剧体系一一表现派 梅兰芳表演体系一一综合 三、戏曲起源诸论 (一) 巫现说 (二) 外来说 (三) 俳优说 (四) 傀儡说 (五) 歌舞说 (六) 宗教仪式说 (七) 民间百戏说 (八) 综合说

演”的实质:装扮一一扮演

戲从虍(音hu,指虎皮的斑纹),从豆,从戈 劇从虍,从豕(音 sh猪的意思)、从刀 古代大型祭祀仪式 蜡祭:农神及祖先崇拜

八位神:神农、后稷、田官之神、畦神、猫虎神、坊神、水沟神、昆虫神 。

傩祭的主持者:巫觋或方相氏、师公、道公、端公等具有双重身份:一向神祷告,二代神发言。这是戏曲 代言代叙事的特点。

第三讲

戏曲本体论(二) 1、 一代之文学:元曲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 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 束。 2、 宫调与曲牌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

C调D调等。它决定乐曲的主要风格。

【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滚绣球】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 【倘秀才】等均属【正宫】。 3、

元代杂剧是在继承宋金杂剧、院本的基础上,糅合了说唱艺术“诸宫调”的多种特点,及民间歌舞的 精华,经教坊、

行院、伶人、乐师和书会才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具有完备的文学剧 本、严格的表演形式,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 4、 说唱艺术一一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就形式来讲,是用多种宫调串接 而成,其中插入一

3

中国戏曲理论

第一讲绪论1戏曲与电影、电视的异同:(1)差异:戏曲从创作过程一一多次性从观众——在场参与电影、电视一次性参与性低银幕、屏幕从演出形态一一舞台从民族性一一本土传统外来品从时代性——农业800年工业65?115年(2)共性:都是综合艺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q32z7r5qt797950lpza3sk4u09qm100ff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