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对无生育能力的人妇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1岁女孩。3年后,养父因车祸去世,女孩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养母因无太多技能,收入也不高,无力安排女孩进行早教治疗,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下列服务活动中,社会( )。60 A.向养母提供经济、康复等方面的帮助 B.安排女孩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寄养 C.将女孩送到儿童福利机构抚养 D.为女孩寻找新的收养家庭 【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者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项服务中,包括支持性服务。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儿童所处环境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进儿童的发展。题目中,女孩拥有养母的照料,只是因为养母的技能有限,收入不高,造成无力照顾女孩。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养母提供经济、康复等方面的帮助。
2.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社区走访家庭时,有几位家长反映想让他们刚上大学的孩子趁暑假期间多了解大学生活,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小王决定运用个人需求取向的政策开展青少年活动。他适宜采取的做法是( )。97
A.邀请这些学生到社区活动中心,让他讨论具体的活动计划 B.邀请有关专家进一步了解这些学生需求,策划具体的活动 C.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帮助这些学生 D.自主设计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答案】A
解析:个人需求取向,主要是指服务方案的设计是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因此在整个服务方案的策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发起者和推动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然后发动服务对象挖掘自己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共同收集各类服务信息,并在对各类
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服务对象需要的各类服务方案。在该类活动策划工作中,服务对象需求的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和改变是第一位的,服务对象是整个活动方案策划的主体,服务对象在整个策划过程中的参与所获得的收获,大于最终活动方案的形成。个人需求为取向的活动策划,是服务对象自主意识提升和能力增强的过程。题中,小王最适宜的做法是A项。
3.某单位为了支持残疾人就业,将本单位部分保洁工作交由社区残疾人承担,但残疾人在工作时,遭到其他员工的歧视,有人经常让残疾人替他们完成本应自己完成的工作,这些残疾人敢怒不敢言。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宜采取的做法是( )。 A.为承担保洁工作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
B.评估这些残疾人身心方面的适应性,疏导他们的情绪,以便做好工作 C.在员工中开展残疾人权益宣教工作,消除对残疾员工的歧视 D.探访残疾人,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 【答案】C
解析:《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逐步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题中,社会工作者宜采取的做法是在员工中开展残疾人权益宣教工作,消除对残疾员工的歧视。
4.小红是位聋哑人,结婚十多年来,家里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但一直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一次丈夫酗酒后把她打得鼻青脸肿,小红越想越觉得这样的生活没希望,趁丈夫熟睡后,将丈夫杀死并投案自首。针对该个案,关于法律援助的说法,正确的是( )。162 A.若小红没有委托辩护律师,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B.若小红没有委托辩护律师,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C.若小红没有提出申请,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D.小红家庭经济不困难,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答案】A
解析:法律援助的特殊条件主要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针对刑事案件规定的。从残疾人角度来说,盲、聋、哑三种残疾人成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自己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而其他残疾人则是可以获得法律援助。题中,若小红没有委托辩护律师,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5.社会工作者相信可以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矫正对象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达到恢复其社会功能、回归社会的目标。这主要体现了矫正社会工作( )。196 A.接纳 B.可塑性 C.个别化
D.尊重 【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也即相信人具有可塑性。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社会工作者才相信可以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受助对象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达到恢复其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
6.矫正对象小张经社会工作者小王推荐,参加由某职业学校为失业青年举办的为期两年的教育培训,两个月后,小王在随访时了解到,学校老师认为小张表现不错,但小张觉得同学们用异样眼光看自己,他感到焦虑、紧张、很不开心,开始不愿参加培训。按照认知理论,小王针对小张的情况宜采取的做法是( )。195 A.赠送小张喜欢的游戏币,鼓励他继续培训 B.对小张进行“冥想”放松训练,缓解他的焦虑情绪 C.帮助小张更改看待同学们的态度,努力学习,赢得尊重 D.无条件关怀小张,增加随访的次数 【答案】C
解析: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着力于改变人的行为,但它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使人的行为的内心世界上。与心理分析理论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它认为,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题中,针对小张的情况,小王应帮助小张更改看待同学们的态度,努力学习,赢得尊重。
7.某城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有一些暂时无法回归家庭的儿童。为了给这些儿童创造家庭环境,使其熟悉家庭生产规范,以便将来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 )。 A.收养家庭 B.原生家庭 C.类家庭 D.重组家庭 【答案】C
解析:救助站是对流浪儿童的临时性救助,为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机会和条件,不是为儿童成长着想的长久之计。在回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类家庭或家庭寄养等方式,为流浪儿童创造家庭环境,使他们更快学会人际交往,熟悉家庭规范。
8.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以及青少年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属于D A.青少年社区工作B.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C.青少年理论研究工作D.青少年社会工作行政
9.社会工作者舒梅从事社会工作将近五年,在多年的工作中她发现有些服务对象在结案阶段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具体的表现是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这种情况属于服务对象负面反应中的(D )。 A.忧郁B.倒退C.依赖D.否认
10.某村被列入当地城中村改造计划,当地政府将该村改造计划讨论稿在村中公示向村民及驻村单位征求意见,以便修订改造计划。这种做法属于居民社区参与形式中的( )。349 A.协商 B.咨询 C.共同行动 D.社区自治 【答案】B
解析:咨询,比“告知”上升了一个层次。有关部门除了告诉基层社区、重要利益关系人和相关组织将要进行社区建设或改造的规划和信息,并进一步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时也会在规划修订过程中考虑他们提出的意见。题中,当地政府的做法属于咨询。
11.张女士因遇到许多家庭问题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她说,公婆不喜欢她,丈夫赌博不管孩子,上初中的儿子既叛逆成绩又差,家庭收入不高,住房紧张,她简直不知道怎样活下去。小李打算采用家庭干预的聚焦技巧对张女士提问,合适的问法为( )。294 A.“听起来你遇到了许多不开心的事,是吗?” B.“你真的觉得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了吗?”
C.“在你刚才说的这些问题里,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 D.“你希望我帮你一起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吗?” 【答案】C
解析:聚焦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收窄注意的焦点,将受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以便对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索,保证服务介入活动的效率。题中,合适的问法应为C项,分析张女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跟进服务方法中,(B)方式简便易行,虽不能亲眼见到服务对象的情况,但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和支持。
A.第三者跟进B.电话跟进C.评估跟进D.社会支持网络跟进
13.某机构于春节前在A社区托儿所开办了日间托老所。3个月来很少有人入住。在评估项目时,居民们反映托老所收费太贵,还不如住在家里舒服。根据居民反映的意见,该项目在策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342 A.开办时间不合理 B.服务内容不明确 C.服务地方不舒适 D.服务与需求不匹配 【答案】D
解析:服务(活动)策划的过程中的第一步是确认社区需求。即可以通过规范性的需求、感受性的需求、表达性的需求和比较性的需求来界定社区需求。题中,项目策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服务与需求不匹配。
小丽所在的社会服务机构最近要为脑瘫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如为脑瘫儿童的家长提供训练脑瘫儿童生活技能的方法,举办小组活动,分享照顾脑瘫儿童的经验;直接提供训练给脑瘫儿童,让他们能独立在校生活等。此外,该机构还通过向各级残联部门汇报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的困难,倡导和发掘社会资源以帮助脑瘫儿童及其家长。由此可见,该机构分析服务对象资料时决定介入策略原则是( D)。
A.单层次介入B.系统性介入C.递进式介入D.多层次介入
15.某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小申接到病人家属的求助,希望她参与处理一起病人与医院的医疗纠纷。此时,小申的立场应当是( )。 A.站在病人的立场.协助处理纠纷 B.站在医院的立场,协助处理纠纷 C.代表医政管理部门,协调双方纠纷 D.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协助处理纠纷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