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题: 诗情画意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

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为古诗配画。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1、导入: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熟悉的古诗并想象古诗的意境。如《枫桥夜泊》(多媒体出示图片)。揭示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板书课题)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古诗欣赏:杜甫《绝句》 1、请同学们背诵杜甫的这一首《绝句》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绝句》的景色组成。(多媒体图片) 3、统一讨论结果:(结合图片)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 4、师生共同赏析《绝句》图片(多媒体展示),并从中学习构图和绘画的方式方法。 (三)借鉴学习 1、背诵《咏柳》、《清明》两首诗,欣赏图片,借鉴学习其构思以及绘画。 2、为自己熟悉的古诗分类:写人、写景、叙事等,利用多媒体分析不同类型诗歌的不同表现方法。

3、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绘画中构图和绘画的方式方法,并作简单示范。 三、当堂练习(大显身手) 1、 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 教师提醒学生在创作中应注意构图和用色。 2、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3、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提醒完成基本构图,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对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四、评价交流,用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3、老师对学生做适当评价、点评。并为优秀作业粘贴优秀标志——五角星。 五、课后拓展: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为古诗配上不同形式的画。如国画,剪纸等等。 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古诗课,每学期都要组织“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每次上这节课,我都把它调节安排在“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之后。这样无形中就增进了学生学习本课兴趣——我

们不但会朗诵诗歌,还要会“绘画”诗歌。 对学生交待绘画的基本技巧是必须的,却不是最主要的。在本课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对诗

歌意境想象的引导上。示范时我把构图、取景交待清楚,对于如何绘画细节轻轻带过。学生

的想象力之丰富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画出来的诗歌 是稚拙的,可是他们对诗歌意境的想象也正在稚拙的画面中,表现出那一份纯真。篇二:

《诗情画意》教案 区公开课教案《诗情画意》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金燮玫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0课 教学目标:

1、为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故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到三首喜欢的、能够背诵、理解的古诗及绘画工具。 师收集了解一至五年

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并收集绘制相关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给学生讲老舍先生请齐白石为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配画的故事,生猜测画面内容。 2、出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生谈想法??师:齐白石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准确表现了诗中内涵,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今天我们也来学习诗情画意。(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诗情画意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有很多大画家都喜欢用画来表达诗的意境,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宋代的名画,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出示马远《寒江独钓图》)生猜测??

师:南宋画家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在画面留出许多空白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这幅画在平静的江面上孤舟、老翁在独钓,由于钓者坐船的一端故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在船边勾出几条淡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联想起江的空旷,意境

深远。 2、连线匹配:师出示两幅不同的荷花图,请学生根据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连线匹配。(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揣摩诗意) 3、欣赏课本中18页学生作品,生思考:你认为哪幅画最符合诗意?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4、同一首诗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受,欣赏课本19页学生作品,比较同一首诗不同的画面在表现诗意上的侧重点,启发学生:如果你来画这首诗,还有哪些独特的创意?

5、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试一试,先请大家在脑海中选一选:你比较喜欢哪首诗?你的脑海

里会有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讨论交流) 6、(1)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范画:先根据诗意确定画面主体并将之画大画详细以突出主体(师板书:主体 大 详细);(2)通过师示范杜牧《山行》,使学生明白,先确定近景具体刻画,再添加相关背景使画面完整,但远景等相关背景可画小些、简单些,(师板书:背景 小

简单)并思考画面题诗的位置。

7、师出示内容相同但色调不同的两幅《静夜思》,比较色彩在烘托诗意中的作用。(师板书:色彩)

三、学生作业: 1、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为熟悉并喜欢的一首古诗或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比一比:谁画的画更符合诗意? 四、展示评价:

1、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生互评,你认为哪张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3、师点评,从画面构图、色彩、是否符合诗意并有自己独到的创意这几方面展开评价。 五、总结拓展: 师: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画交融更能产生一种新的意境,这节课我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为古诗配画,中国画和古诗都是我们的国粹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篇三:第六课诗情画意教案

第六课 《诗情画意》教案 茶陵县洣江中学 张忠华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中国苏州园林艺术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苏州园林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园林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 2.初步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理解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综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去看过苏州园林吗?(学生集体答) 师:这节课就跟老师一起去苏州园林旅游吧。(导入课题《诗情画意――苏州园林欣赏》) 二、欣赏园林的美 师:在旅游之前我们必须先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首先,我们要知道苏州园林的三个美:

自然美、空间美(建筑美)、人文美。 这三美早已融入园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中。它蕴含着园主人的情思、理想和追求。也体现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和我们的书法、绘画、诗词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欣赏苏州园林的时候,是要有所准备的。这样你才能在欣赏园林的时候获得最高境界——意境之美(诗情画意)。 其次,我们要知道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分析各类园林的特征,重点介绍私家园林。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一组苏州私家园林图片。) 一)园林的自然美

问题1:建造这样一个家园需要哪些要素? a. 叠山理水。b.花草树木。c.园路建筑 ①山是园林的骨架。②水是园林的灵魂。③植物是园林的生命。有了花草的点缀山才有

了生命,有了花草树木园林的一年四季也有了不同的色彩。 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虽是人工的,却是妙造自然的。这是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二)园林的空间美(建筑美) 1、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园林的建筑图片,了解园林的建筑形式、布局、陈设 和色调。 问题2:园林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问题3:园林中的建筑的整体色调怎样?(灰瓦白墙) 问题4:建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完美

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借景的造园手法) 2、了解园林造景的方法:借景、框景、分景、障景 三)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它蕴含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中,

也体现在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中。 1、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梅的孤绝:如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称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元人景元启叹曰:梅花是我,我是梅花;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中“雪香”

喻梅,云蔚喻茂密的树木。 菊的风霜:如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中遗世独

立的情怀,秋菊则兼有烈士与高士的品格。 竹的气节: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象征坚贞高

洁,洁身自好的品质。 空谷幽兰: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兰生幽谷,无人自芳。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

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 2、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 四壁菏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雪香云蔚亭) 3、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如月到风来亭、与谁同坐轩)。 4、园林中的匾额、对联等。 课后作业

1.选择园林小景,配上古诗词句,制作《诗情画意》的书签。 2.如果你是某小区的总设计师,你将如何让小区可居、可游、可赏?并将平面设计规划

图画出来。 园林中的意境可理解为:“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和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称其意镜,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 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象征手法(即比拟和联想的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分别表示春、夏、秋、冬等四季的变化,?但是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象征手法),只有借助文学语言(园林题咏)手法,?借助文学作品创造的画面和意境,才能产

生强烈的美感作用,?才能因妙趣横生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 另一种是靠楹联(特别是五代末期,在唐代诗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楹联,作为一种文

学形式,至宋代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园林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楹联题咏是语言艺术,是意觉时间-空间艺术,它是中国古典园林诗词的精萃,?其媒介材料是词(语言)---一种非物质的精神载体(人为的符号),其精神内容因素较大,较空间视觉艺术(象征手法)有更大的时空领域,?语言艺术的表意功能能唤起游人的形象思维,并展开联想,去自由地联想和体验园林意境的无限空间,?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如承德避暑山庄西南山区鹭云寺“静含太古山房”,意含“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和私家园林)都注重这种意境的创设和表达,?对古典园林主

题意境的体现,诗词、绘画起了点景的作用。 首先,突出园林的主题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主题的突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突出整个园子的主题,如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网师园、留园、个园、?勺园、拙政园、怡园等。?这些都是在城市园林之中再现山河大川等自然之貌的一种景象,其布局体现“小中见大、咫尺山林”、“以勺代水,?以址为绘”的一种境界。并将园主人的思想感情加以融揉和寄托,增强其意境深邃的境界。?取名“网师”,是因为“宋宗元以“网师”自号,并颜其园,盖托于渔隐之义,?亦取巷名音相似也”。原来宋宗元由于母亲年迈,五十岁即陈情乞归故里,筑网师园为退隐、养亲之所。他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则借正史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志;再则也因为园旁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取名“拙政”,是因为苏州的拙政园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御使王献臣因仕途失意,弃官还乡,在原大宏寺旧址拓建成园。?其本人曾曰:“余自筮休抵金余四十年,同时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争,而吾仅以一郡卒,老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体现了其遁世归隐、趣在田园林野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对当时的统治阶级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的嘲讽。?另外是突出某一景点的主题,如承德避暑山庄“卷阿胜境”一景点,?反映的是几千年来君臣唱和、忠君爱民的思想,同时也标榜统治阶级的扇被恩风、重托爱民的思想境界。?古代皇家造园讲究的“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就是封建帝王统治阶级追求“海上仙山”、“长生不老”、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长盛不衰的体现,?其所造的园采用的布局形式虽说是对统治

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和为统治阶级提供一个骄奢享受的场所, 但单纯从造园的角度讲,可以说其反映的也是一种造园“意境”。再如颐和园的“扬仁风”庭园,意即扇扬“仁义道德”之风,即“奉扬仁风,慰彼黎黍”之意,“扬仁风”为依主轴线沿自然山石逐渐抬高的扇形建筑,其立意和整个庭园的布局取得了很好的协调,其中“扬仁风”这一匾额起到了突出主题、意境的作用,还有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分析。 其次是点景。如题咏、楹联有: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荷风四面亭”,额悬“荷风四面”,亭柱有对联:“四壁菏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独坐亭中,?观赏着田田荷叶,依依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真是“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闻木樨香轩”在苏州留园,位于黄石假山之上,山上桂树丛生,?八月中秋,月桂盛开,香飘四方,故取名“闻木樨香轩”,?上书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点明此处怪岩奇石、岩桂飘香的迷人景象。?另外还有匾额:可自怡斋(苏.怡园)、长堤苏晓(扬.瘦西湖)、法净晚钟(扬.大明寺)、洗秋、饮绿(北京.颐和园)、柳荫路曲(苏.拙政园)等,对联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苏.沧浪亭);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扬.瘦西湖.长堤苏晓);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扬.瘦西湖.月观),都是通过题咏、楹联等对园林意境起到点题的作用。 诗词绘画拓宽了园林意境的内涵和外延(拓境)。诗词绘画的运用,?使园林景观产生“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弦外之音。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苏.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取自南朝萧梁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一诗文颈联,该亭和远香堂隔池相望,四面遍植梅花,?暗香浮动,且有枫、柳、松、竹交相争荣,以“香雪”喻梅,?以“云蔚”喻树木茂密,上有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行草对联:

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题:诗情画意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pwre2vkyz10e609m87w9sc9l3ppgr019v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