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考试说明
物理部分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充分发挥对我市物理教学的导向作用。
2、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题素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及水平;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组织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中华传统文化,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学科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要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力求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好的考查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的潜能。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纸笔考试:闭卷。理化同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物理试卷满分120分,试题总长度不宜超过32题。 2、题型及分数分配:
选择题:约为30分(区分单选题和多选题) 填空题:约为25分 作图题:约为9分
简答题:约为4分 计算题:约为22分 实验、探究题:约为30分
3、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至0.7之间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按照7:2:1分布。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为《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其中科学探究融于科学内容之中进行考查。 (二)考查能力及要求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不同表达形式(文字表达、数字表达、图形表达、表格表达和图像表达)。能鉴别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应用能力: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会应用物理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分析、综合能力: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的物理情境、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4、实验探究能力
(1)实验能力:了解仪器的性能和规格,会组装和调整仪器。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物理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能控制和改进实验条件。会运用实验方法。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确定实验方案及所需要的器材。能找出影响问题的相关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意识。
(6)分析与论证: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7)评估: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课程目标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的要求:了解、认识、理解和独立操作;体验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要求:经历、反应、领悟。具体说明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要求
①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所用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描述”、“说出”等。
②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所用的行为动词是“认识”等。 ③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有“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等。
④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有“测量”、“会”、“学会”等。
(2)体验性目标要求
从低到高分为经历、反应、领悟三个层次。
①经历:在从事科学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时相类似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建立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步形成和运用物理学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验探究技能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有“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等。
②反应: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反应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有“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等。
③领悟: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有“形成”、“养成”、“具有”等。
说明:在课程目标要求中,各相对较高水平层次的目标要求均包含相对较低水平层次的目标要求;相对较高层次目标要求的内容,可以作为较低水平层次目标要求考查;各水平层次目标要求的内容均可在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上进行考查。
例如:在课程目标要求中,理解、认识、了解(或从经历——了解、经历——认识、经历——理解)三个水平层次的目标要求中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可以作为较低层次的要求进行考查。
2.内容标准的水平层次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标准按主题的形式分为三大部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
主题一:物质(本主题共有4个二级主题)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①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②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③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④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⑤能描述固、液和气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理解:
①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③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意识。④尝试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独立操作: 会测量温度。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领悟: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积极、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经历: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经历——知道)
在本二级主题中,体验性目标中的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积极、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不作考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