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唯物论(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五课)
一、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 (1)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什么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概括了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
△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区分:①物质(永恒的、不灭的);②物质的具体形态(暂时的、可生可灭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概念→①内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外延: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
△物质的属性→①根本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人的意识);
②根本属性:运动;
③其他属性:可知性、无限性、永恒性。
△①物质不能创造,只能转化;②但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判断: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 ※
△区分→①客观实在(相对于意识而言);②客观存在(相对于某人主观而言)。(a.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而客观存在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b.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总结: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世界观→方法论)。
▲判断:①自然界是客观的,适应而不是改造自然是人类的正确选择( )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
③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不断深化和发展( ); ④自然界是盲目的力量在起作用( );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第一,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第二,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1
△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们都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选择题:“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 ①扩大了物质概念的外延 ② 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
③.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可知性④.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物质决定意识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二,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反应”和“反映”的区别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大脑)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不管是感觉还是思维,不管是对现在的认识还是对过去和未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反映的形式(如感觉、判断等)是主观的,正因为如此,对同一客观事物才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意识的:①起源: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 ③内容:是物质的反映;
④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定义); ⑤性质:正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 ⑥产生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判断:①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 );④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⑤意识根源于人脑;( )⑥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⑦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三处错误);⑧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并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⑨高智能机器人可具备独立思维能力,能比人更好地适应环境( );⑩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过人类( )。 ▲判断:下列属于意识的有:①计划经济;②经济计划;③邓小平理论;④《邓小平理论》这本书;⑤语言、文字。
▲判断:①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②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反映。( )
◆小结: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意识的起源来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
2
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3.意识的作用(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 ★★★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A.表现(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第一、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
第二、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追溯过去和推测未来。 B.意义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它使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认识的有限性),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认识的无限性) ▲判断:①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②意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③意识不仅具有创造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
△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判断: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A.表现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第一,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第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第一,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第二,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B.意义 人不但能够改变世界已有的事物,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从而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 ▲判断:①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②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④正确的意识能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⑤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⑥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 ⑦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⑧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判断:①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②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③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⑤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 ) ⑥物质能够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
C.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