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刚
来源:《乡村科技》2020年第20期
[摘 要]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为土地资源保护与用地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保障粮食安全,而且可以促使我国农业事业生态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顺利为当地生产条件及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科学对策,以望促进我国农田高标准建设。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监管;后期管护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0-110-2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在特定时期内进行农村土地整治,构成集中连片、抗灾能力强、配套设施完善的农田,确保其农田建设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相契合。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愈发受到重视,发展高标准农田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达到农业稳产高产的目的。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受限,需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推进。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要求不统一
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要求不统一问题突出,严重阻碍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体现为缺乏统一可行的设计标准,区域内灌溉渠道建设形式多样,不仅影响灌溉渠道的有效性,而且会缩短设施运行年限。另外,部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未遵循因地制宜理念,设计期间未做到对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条件的综合分析,致使水利设施布局与实际情况脱轨,沟渠设计不合理,无法为农田物种生长进行有效灌溉。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建设严重与当地实际情况不契合[1]。
1.2 基础设施规划不科学
近几年,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力度逐渐加大,但受投资匮乏、地形条件限制、耕地制约等因素影响,致使无法构建完善的农田灌溉系统,基础设施作用与功能无法体现。基础设施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础组成部分,其规划与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农村用地的现代化、专业化建设有直接影响。目前,多数区域部分项目建设仍存在基础设施滞后、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与现代化农机作业模式严重脱节[2]。
1.3 防护设施设备观念缺失
设施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是限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因素。在设施管护期间,受管护资金匮乏、设施产权不明确、管护措施运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致使农田设施管护工作开展流于表面,管护人员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设备损毁问题,无法及时进行设备设施的修复维护,导致设施设备运行年限缩短,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作用的发挥。 1.4 政府参与监督力度不足
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期间涉及诸多参建单位,加之区域内不同项目设计标准尚未统一,导致政府部门难以做到全程参与项目建设过程。另外,因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导致政府部门监管工作无法做到全面落实,部分项目建设缺乏监督管控。 1.5 其他问题
除上述问题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还存在高新材料应用不足、绿化配套观念淡薄、自动化设施认知不足等问题,均对项目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重视对标准要求的统一
为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统一化建设,应重视对统一设计标准的构建,转变以往项目实施各自为阵的状态,通过落实统一化标准保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值得注意的是,统一化标准的制定并非是标准完全一致。不同地域需根据地区地形条件、气候等因素差异,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水文、地质、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并积极采纳农户意见,确保项目设计在统一规范的同时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契合[3],从而为基本农田的高标准建设及政府部门监管工作的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2.2 重视对项目质量监管的强化
项目质量监管工作的落实是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高效、高标准建设的重要保障。对此,政府部门需加大项目实施的监管力度,依据对农田建设现状的分析,构建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落实质量监管工作。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构建主管部门监管、监理单位与群众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保证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另外,应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提高项目实施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做到让民众对项目建设全知情。项目建设期间,政府部门需立足实际,协调配合,严控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基本农田的建设满足民众的高标准、高要求[4]。而且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动各个部门、群众构建“部门联动、民众主体、政府主导”的统筹规划工作机制,以保证项目顺利建设。
2.3 重视对后期管护的强化
对于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问题的解决,需重视对后期维护工作机制的全面落实,并在此基础上落实相应监管机制,确保项目竣工后能进行有效维护。项目建设期间,当地政府部门需重视对项目后期管护重要性的广泛宣傳,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知项目后期维护与自身利益创造之间存在的直接联系,进而增强民众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主动参与项目设施维护,充分凸显项目后期管护工作中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5]。项目验收合格后,针对管护主体的明确以及管护职责的划分,可以充分利用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同时需在明确管护责任的基础上,要求管护主体明确掌握其具体的管护内容,结合对管护经费渠道的拓宽,为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另外,需明确界定项目产权归属,在此基础上使项目产权所有人、受益人转变为项目工程的后期管护人。若条件允许,可充分借助网络技术、3S技术等手段构建完善的项目监测体系,做到对工程实施效益、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动态化全过程监测。充分借助监测体系进行项目管护资金使用的监管,提升管护资金利用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后期运行实施监管与监督,借助先进手段进行项目效益的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项目后期存在的设备设施故障、损毁,并第一时间组织维护维修,以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稳定、长久运行[6]。 2.4 重视项目实施全过程管控
为避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需加大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控力度,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保证项目建设顺利、有序开展。在项目实施期间,应做到以下两点。①重视对田间配套设施的完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设置,关乎高标准基本农田作用与功能的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中,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项目配套设施的完善设置,具体囊括农田整治、田间道路、灌溉排水设施、林网配套等,做到在配套设施设置期间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同时,为避免因资金匮乏而影响配套设施设置的全面性,需重视对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渠道的拓宽[7]。②重视对农业技术措施的实施。项目实施期间,针对配套设施的设置涉及水利修建、土方平整、工程修建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施工建设均会对当地土壤肥力产生一定影响。对此,为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业的发挥,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品种培育技术、农业机械技术等,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生产效益。 3 结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可在平衡农业与生态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民经济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要想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与效率,应分析总结当前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从而消除项目建设中的限制性问题,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作用与功效的发挥,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