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三) 咬文嚼字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当前困难局面下,企业要秉持集腋成裘、________的“小家子气”,坚决摒弃只看金山不见碎银的“大款气”,用深入挖潜汇成的涓涓细流滋养企业渡过难关。
②作为中国女子网球的标志性人物,她极具个性的言行,甚至有些________、睚眦必报的处事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失一个世界级体育名人的风度。
③《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个________的人,他因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被活活气死,然而历史上的周瑜却并非如此,史书上说他“性度恢廓”“实奇才也”。
A.小肚鸡肠 斤斤计较 锱铢必较 B.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 小肚鸡肠 C.斤斤计较 小肚鸡肠 锱铢必较 D.锱铢必较 小肚鸡肠 斤斤计较
解析:选B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前者多用于钱财,后者指在细小的事物上也要计较,适用范围广泛得多。小肚鸡肠:形容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由①句中的“小家子气”“大款气”等,可知①句强调企业在当前应对很少的钱都要计较,故①句中应填“锱铢必较”。由②句中的“睚眦必报的处事风格”,可知②句强调“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故②句中应填“斤斤计较”。由③句中的“他因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被活活气死”,可知③句强调周瑜气量小,故③句中应填“小肚鸡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熟路引诱性最大,人们对它的抵抗力最低,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愈走就愈平滑俗滥。
C.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D.通过学习《咬文嚼字》,使我明白了语言和思想情感相随而变的道理。
解析:选C 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和”应改为“或”;B项语序不当,应为“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D项无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3.在下面语段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________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和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A.一个作者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B.一个读者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作品。 C.一个人如果对文学不感兴趣,他的心理习惯就会倾向于“套板反应”。 D.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解析:选D 衔接题要注意所填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该题中,前一句引出关键词“套板反应”,后面则分别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分析了“套板反应”的不良效应。所以,从语句所处位置来分析,所填句子应该是总结性的语句。A、B两项都与后文内容有所重复,C项的表述重心在“兴趣”,故应选择D项。
4.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仿照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地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 一“挂”飞瀑 一“叶”扁舟 一“缕”笛声 一“轮”明月 答:
解析:选择自己有感触的词语,沿着特定的语境展开联想,揣摩赏析该量词的表达之妙,然后依照例句进行仿写。
参考答案:“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仿佛是天人悬挂在山间的白色幕帘,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叶”:一叶扁舟。小船如同一枚树叶飘落在水面上,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
5.根据下面的这几句话,给“套板反应”下一个定义。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答:
参考答案:“套板反应”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人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毫不斟酌地加以使用的现象。
6.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如下图)从中腰平分,然后着两种深
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
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三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不超过20字。 答:
解析:此类题目与图表题中“根据图表写结论”属于同一类型。根据事实写出结论,首先要知道事实是什么,根据事实得出结论围绕的中心(或结论的对象),既然要得出三个结论,就要找到三个对象。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实验的内容是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的结果是“美的原因”;再根据数据“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说明人们习惯了上浅下深;“他们的理由”说明形体要“美”就必须匀称。
参考答案:①颜色能让人产生重量感。②人们对上浅下深习以为常,反之则感觉不快。③美的形体含有一个原则:平衡或匀称。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悼朱光潜先生
李泽厚
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呆,四周是那样的寂静。
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那我就从这写起?
我那第一篇美学文章是在当时批朱先生的高潮中写成的。印出油印稿后,我寄了一份给贺麟先生看。贺先生认为不错,便转给了朱先生。朱回信给贺说,他认为这是批评他文章中最好的一篇。贺把这信给我看了。当时我二十几岁,虽已发了几篇文章,但毕竟是言辞凶厉而知识浅薄的“毛孩子”。这篇文章的口气调门便也不低,被批评者却如此豁达大度,这相当触动了我,虽未对人常说,却至今记得。贺先生也许早淡忘了,但不知那封信还在不?当然,朱先生在一些文章中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与有些人写文章来罗织罪状,夸张其辞,总想一举搞垮别人,相去何止天壤?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