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读后感
本文由享誉世界的美国现代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创作完成。作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叙述者之一,福克纳在现代文学技巧方面是一个成功的革新者。他着力于挖掘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悲剧或苦难的根源,而不是悲剧或苦难本身。他善于描写难以描述的情感:疯狂、分裂、扭曲、怪诞,以及灵魂深处不为人所知的隐秘世界。下面通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部作品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我从这部作品里所理解和感受到的东西。
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一种特殊的心里表现形式,论述了艾米丽变态心理的形成过程和背景,尤其通过收税人与艾米丽的对话,向我们传达了艾米丽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却依然自恃清高的孤僻、扭曲的心理状态。开头描述了艾米丽的葬礼,个人觉得这种写法不仅是为了制造悬念以吸引读者这样小儿科的目的,而是为了透过葬礼上男人女人们不同的心理来表现艾米丽这不同于常人的一生,大家之所以这么好奇,就是因为艾米丽内心孤僻、扭曲,常年独居,几乎不出门,并且拒绝访客。后文提到:“父亲死后,她很少外出;心上人离去之后,人们几乎都看不到她了。”对人们而言,她就是个迷。这也很好的表达了艾米丽的神秘感。
第二部分描述了艾米丽变态心理、变态行为的一系列表现,以及使艾米丽产生这些极度孤僻、扭曲、人格障碍等的社会重压。福克纳通过塑造的变态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在社会的重压之下所产生的怪诞行为,深刻的表现了南方传统压迫下心智失常的女性的悲惨遭遇,谴责了南方传统的淑女制度对女性的摧残,同时也表现了南方没落贵族的腐败,在旧传统的瓦解过程中人们彷徨苦难的探索。
第三部分作者通过一系列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比如哥特和恐怖效应、象征手法、叙述技巧等)丰富和深化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作品的主题。这一部分有许多细节描写,如第一段说艾米丽的头发剪短了,像个小女孩儿,跟教堂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样的描写显得有些悲怆肃穆,更给人一种沉重的仿佛死亡一般压抑的感觉。另外提到头发就要说文中多次提到了艾米丽的头发,艾米丽的头发由“灰白”到“胡椒盐似的铁灰色”,头发的颜色变化也是有一定寓意的。在父亲死后,艾米丽头发剪短,像个姑娘,说明在脱离了父权的控制以后,艾米丽希望生活能有所改变,并且开始有所希冀,譬如爱情这样美好的事物,这样也为后来荷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艾米丽在杀害了自己的爱人以后,头发在短时间内变成了胡椒盐似的铁灰色,说明了艾米丽内心的绝望和痛苦。
第四部分则用第一人称的特殊口吻来评价和看待艾米丽及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通过艾米丽悲惨的遭 遇,折射出了作者福克纳的人文忧患,表现了他对父权制度禁锢和摧残女性的谴责和揭露。
综观全篇文章,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文章的时序倒错法。若没有老师讲解,我恐怕要花很多时间来想明白这篇文章到底在讲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先提到74岁的爱米丽去世,然后提到她拒绝付税一事,然后又提及她家散发出来的臭味,父亲死后艾米丽的异常反应,她和荷默之间的恋爱,爱米丽买砒霜,最
后又回到了故事开头——爱米丽的死,从而首尾呼应。然后我们来重新排列下故事的发展脉络,首先爱米丽父亲去世以及拒绝埋葬父亲遗体,然后艾米丽给学生上瓷器彩绘课,然后她拒绝交税,再与荷默的相遇与爱情发展直到荷默消失,艾米丽到药店买砒霜谋杀了荷默,随之她住宅中弥漫着臭味,最后才是爱米丽去世,真相大白。这种非线性的时间叙述使得故事扑朔迷离,而且突出了艾米丽与荷默的爱情,及其荷默的消失,这就使得故事更具悬念性,更能震撼人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更使小说具有现实批判性,更能使建立在奴隶制和清教文化基础上的旧南方践踏人性的本质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另外作者使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我们”来叙述这篇文章,有一种将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与艾米丽这样特立独行的人严格区分开来的意味,这样就更加突出了艾米丽的特别。
文章通过艾米丽、荷默、镇上的老年人和妇女以及艾米丽的父亲等人物来完成了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艾米丽,更不是其中的其他任何一个人,他们各自都是有象征意义的。艾米丽象征着南方贵族,代表着南方的传统。荷默则象征着北方资产阶级势力。镇上的老年人和一些妇女则代表了南方社会道德文化等传统价值观的体现者和维护者。而且标题里的玫瑰也是有着象征意义的。在文中玫瑰一词仅出现了两次,那就是艾米丽下葬之后,人们打开那“墓室”一般的“新房”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和“玫瑰色的灯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赋予了玫瑰美好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爱情,提起玫瑰我们便会产生美好的期许。如果抛开这篇文章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认为福克纳就是想把爱情的玫瑰献给艾米丽这个一生渴望爱情却始终未能得到的苦难的女人,这同时也表现了福克纳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所具有的同情、悲悯和人道主义精神。
其次,我想说说这篇文章中的哥特情结。哥特源于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名称。后来用来指一种建筑。十八世界六十年代以后,开始被用于描述一种以恐怖、神秘为特征的新型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就表现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作品中的哥特情结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及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哥特式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恐怖,而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死亡了,文章一共描写了三个人的死:艾米丽的父亲、荷默和艾米丽,而且文章在开头就描写了艾米丽的死亡,末尾时又以艾米丽的死亡来结束,从头到尾被死亡的氛围笼罩。
在对人物进行塑造时,作者无疑成功的塑造了艾米丽神秘的个性。艾米丽几乎不出门,拒绝访客,这就使得作为贵族代表的艾米丽对镇上的普通人来说具有神秘感。文中提到当艾米丽去药店买砒霜时,药剂师问她为何买砒霜时,她没有回答;她还买了男人的全套服装,包括睡衣在内。这不禁让大家猜测,艾米丽与荷默结婚了吗,荷默又去了哪里呢,他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呢?这一系列神秘的事情增强了故事的恐怖气氛,强化了读者心中的疑虑,同时也使得这篇文章的哥特式的小说特点更加突出。
哥特式文学的典型特征还在于其中的恶棍英雄形象。恶棍英雄往往自大而且固执。艾米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恶棍英雄。她自大,虽然作为没落的贵族,她依然觉得高人一等。她无视政府的制度,拒绝纳税。甚至当无法留住自己的爱人时,她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爱人的生命,来满足自己对爱情的占有欲。
统观全篇,正如福克纳所言,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悲剧,没有什么能阻止它”。显然,福克纳所指的不仅仅是这个故事的悲剧性的不可避免,当我们用一种更广义的社会根源的眼光来看的时候,这也不仅仅是艾米丽一个女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悲剧。福克纳的玫瑰花不仅仅是献给艾米丽的,更是献给整个行将消失的南方的,是献给一个时代的挽歌。是的,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悲剧,当艾米丽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艾米丽受到的是父权的压迫,她压抑着束缚着,除了父亲之外,她与外界是完全隔绝的,即使在父亲死后,艾米丽依然活在父亲的阴影里,直到遇到了荷默,她爱上了荷默,觉得自己开始希望生活能有所改变,开始有所期冀。当她明白荷默不能给她一份稳定感情时,她就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杀了自己的爱人,于是她永久的成了她爱的人的尸身的绝对拥有者。正是由于来自外界的种种压迫,艾米丽才会勇敢的用她自己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完全属于她的世界,这个世界安全而且永恒,再也没有人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夺走自己的爱人。艾米丽或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但却执着。从另一个层面讲,艾米丽没有向自己的命运屈服,她抗争了,努力过,只是传统压制下的艾米丽并不能改变在这个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所必然遭受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