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诗韵 》教案
课文选自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课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重点突出,结构清楚,但教授对象是职高学生,他们体会散文中的情感能力相对薄弱,只会把更多的眼光停驻在课文后半部分描写洛阳“古、美、奇、绝”四个特点上,所以上课的重点是落在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总结作家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上,同时以这个“感情”出发,通过课堂实践及作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以“情”成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2.品味作者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 3.增加对古都洛阳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体会文章中流露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播放音乐,屏幕上显示叶文玲的三句话:美是文学的生命;书,天下第一情人;纸和笔毕生友,一盏孤灯常伴守。目的是课前营造学习气氛)
一 课文导读
中原忆,最忆是洛阳。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撒落一片奇绝的古韵,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永远向世人展示着壮美的达观。
洛阳,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古,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洛阳,是一个充满诗韵的城市。
请欣赏《洛阳诗韵》(多媒体播放音乐 屏幕显示 课题 作者) 《洛阳诗韵》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作者在河南工作多年,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感情。
(屏幕显示 教学目标)
二 洛阳的历史及文物:(出示幻灯片:洛阳的历史)
洛阳,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省境西部,北临黄河。远在五六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于此。公元前11世纪西周武王时始形成城市,公元前770年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朝建都于此,素称“九朝古都”。由于洛阳地处古代中国中部要冲,水陆交通发达,建都时间长达934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又为中国佛学、理学、经学兴盛之地,中国古老文化中心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洛阳的仿古工艺唐三彩驰名中外。全市境内列为世界、国家、省、市级的名胜古迹有40余处。城南著名的龙门石窟在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史、建筑史的宝贵资料。城东有汉魏故城遗址、偃师商都遗址和二里头古城遗址等。邙山南麓有汉代壁画墓。洛阳素有“牡丹花城”之称。以牡丹为市花。王公、牡丹两公园花色艳丽,被誉为“天下第一”。
三 课文朗读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三百年的中国,请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五百年的中国,请到北
京;如果你想了解三千年的中国,请到西安;如果你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国,请到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是人们赋予她的称号,那么,洛阳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女作家叶文玲去欣赏一下她笔下的洛阳。翻开课本148页,《洛阳诗韵》(多媒体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问题思考:1.作者对洛阳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洛阳的诗韵的?各举了哪些例子? 3.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四 课文分析
(一)课文结构
文章采用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据此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5)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本段重在抒情,写作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6—15)写洛阳的古、美、奇、绝。分五层: 1.(6)总写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四个特点。 2.(7—8)写洛阳古。 3.(9)写洛阳美。 4.(10)写洛阳绝。 5.(11—15)写洛阳奇。 本段重在记叙,揭示作者十分偏爱洛阳的原因。洛阳正是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它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表达了作者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 (二)重点语段理解 1.“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这是模仿白居易的《忆江南》(幻灯片 白居易 《忆江南》),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最忆”一词?“情思悠悠”中“悠悠 ”二字说明了什么?
“最忆”点出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悠悠 ”强调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洛阳浓烈的感情。
2.第一部分中有两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含义。
(1)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最璀璨的一颗。
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洛阳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
(2)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 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与动人。
3.如何理解“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
这一句话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洛阳曾经是九朝古都,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4.为什么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特殊的况味和笃诚的崇拜?(结合课文4、5段,学生自己概括总结)
5.作者在写洛阳的古、美、奇、绝时,选了哪些典型材料?(屏幕出示洛阳的古、美、奇、绝)
古:天下第一寺,白马寺;引用史料 美:群芳之冠的牡丹,市花、牡丹花会 绝:唐三彩,马、骆驼
奇: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6.洛阳的奇表现在哪里?(出示幻灯片 洛阳奇的表现)
7.文章结尾说“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有何含义? 点明了洛阳诗韵的内涵, 洛阳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屏幕显示) (三)写法分析
1.本文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事
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写对洛阳的感受
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
五 小结
这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对洛阳的悠长情思,正是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从谋篇布局上看,文章思路别具匠心。作者先抒发了对这个九朝古都的偏爱,写它特殊的况味,然后分别从洛阳古、美、奇绝四个方面抒发情思,全文思路由总到分,先写总体感受,后进行具体描摹,并运用记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情思悠长、意境深远。
六 板书设计
思路 结构 表达方式 主题
最忆
对洛阳十分偏爱 璀璨 抒情 对辉煌 先果 有着笃诚的崇拜 况味 灿烂的
(1—5) 崇拜 中华民
族文化
洛阳的古、美、 白马寺 的挚爱
后因 奇、绝 牡丹 记叙
唐三彩 龙门石窟
七 作业
(一)填空
1.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指的是 2.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
3.“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精华”的艺术瑰宝是 (二) 课后“思考与练习”三、四题。
八 语文实践活动
1.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洛阳的了解。
2.保定也是著名的文化古城,模仿课文,写一篇赞美保定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