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历史是人的活动,作为人的活动的历史已经过去。历史教育是现实的人在讲述着往昔的事。历史教师教给学生的许多知识都会被遗忘,但是,历史学习中所领受的那份感动却可能永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历史教育真正的价值或许就是点燃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在历史认知的过程中激发起相应的内心感受,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中的第2课。

该课的课题是“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教材文本的落脚点。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共有四个子标题:(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介绍了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成就。农业成就从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边疆地区的开发等方面来介绍;手工业的发展成就从制瓷技术、矿冶业的燃料改进以及新型手工业——印刷业三个方面来介绍。(2)“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讲述了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成就,主要有: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密切、钱币铸造量、纸币发行、海外贸易繁荣以及城市兴盛等。(3)“经济重心南移”介绍了宋元时期经济格局的突出变化,即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说明南方得到了进一步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从总体上说明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同时,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之一,而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4)“社会的变化”一框介绍的是和前代相比宋朝统治区域社会生活的变迁,表现为门第观念淡化、科举制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懈等,这些变化体现出宋朝社会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型。

教材文本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和社会的介绍选材典型,但有的地方语焉不详,比如文本介绍了北宋实际人口超过了1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不介绍唐代人口数量进行对比,无法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印象。再如,教材文本所提供的素材略显枯燥,没有提供能展现宋代先民勤劳智慧的典型材料,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不密切,如果不补充相关素材,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感知和体验,也不利于情感的教育和升华。 三、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同学们课外知识丰富,加上初中的学习,对于宋代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是有一些了解的,但是理解体验不够,而教材文本能够真正吸引同学的地方却不多。对于经济发展带了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之间的关系则会比较陌生。同时,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客观、历史地分析历史问题的原则,以及立场、角度的变化对观点的影响和将相关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意识不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够列举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2)学生能够列举宋元时期商业发展及城市繁荣的表现。 (3)学生能够分析宋元时期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结合教材素材,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尤其是通过典型事例,感受宋代经济的发达。

(2)学生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合作探究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体会辽宋夏金元时期,尤其是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学生通过典型问题的探究,认识立场、角度的变化对观点的影响以及将相关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进行分析和评价原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宋代经济发展的史实,形成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认同感。

(2)学生通过体验宋代经济的繁荣发展,能够对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体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客观、历史地分析历史问题的原则。

(3)学生认识到立场、角度的变化对观点的影响;学生形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相关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二)教学难点: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六、教学设计思路

1.本堂课,引入部分通过介绍史学家钱穆、翦伯赞以及王曾瑜对宋朝历史的评价,设置问题“以往的读史者,甚至治史者,往往以鄙夷不屑的眼光看待宋朝的历史……”据你所知,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对该问题的回答巩固所学,并体会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通过设置问题“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社会生活又是什么样状况?”引入新课的学习,从而帮助同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课堂主体部分通过三个探究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探究一,宋辽夏金元,这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冲突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因为频发的冲突而发生了严重的倒退呢?探究二,两宋时期,国家的领土不仅没有扩张,反而萎缩,南宋更是偏安东南一隅,被称为“ 中国历史上统治地区最小的中原王朝”(《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为何社会经济仍能高水平地繁荣发展?探究三,“没有经历过富贵生活的人,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难以写出富贵诗;而锦衣玉食的富贵中人,也未必能写好富贵诗。富贵,是一种骨子里的闲逸,和满身的珠光宝气无关。沈括的话中所体现的“闲适”、“自由”,从何而来呢?

3.课堂小结部分,通过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和宋史专家邓广铭对宋代历史的评价,学生体会了立场、角度的变化对观点的影响。最终,回扣课前讨论“以往的读史者,甚至治史者,往往以鄙夷不屑的眼光看待宋朝的历史……”据你所知,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提供新的素材:

韩琦和范仲淹最能体会到这种痛苦:陕西四路的士兵差不多三十万,然而都是分守城寨……再多的军队,都分成了块,显得势单力薄。西夏和辽国军队虽然少,但一聚起来就是几十万,他们用大兵力,打宋朝分散了的小兵力,怎能不胜呢?

——方春梅:《尘封西夏》《西部》2011年11期

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相关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进行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教师:中国现代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写道:

学生:“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教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也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

学生: “王安石召入政府,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教师:由于两位学者在学术界的权威性地位:

“以往的读史者,甚至治史者,往往以鄙夷不屑的眼光看待宋朝的历史……”

——王曾瑜:《中国经济史和宋史研究的重大成果》

据你所知,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事中屡战屡败。

教师: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中华民族的发展在经历了隋唐的整合之后,在辽宋夏金元时又进入了一个大冲突时期。这种整合和冲突的交替,推动着中华民族跌宕起伏地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社会生活又是什么样状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意图:1.通过介绍代表性史学家对宋代历史的观点,设置疑问 “以往的读史者,甚至治史者,往往以鄙夷不屑的眼光看待宋朝的历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们在“时空联系”中回顾回忆上节课“第10课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学习的内容,形成自己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历史解释”;2.通过设置疑问“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社会生活又是什么样状况?”,统领课堂,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主题探究

探究一:宋辽夏金元,这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冲突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因为频发的冲突而发生了严重的倒退呢?

教师活动:引导阅读材料,并进行概括。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以宋朝为例,概述社会经济的状况。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 通过读材料:

宋人与山争田, 与水争田, 与海争田, 出现了梯田、圩田、淤田(也叫沙田)、架田等。

——郭学信:《“绍述创造,靡所不备”》

体会宋人的勤劳智慧,认识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通过看材料: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卓筒井

又称“筒井”,宋仁宗年间产生于四川的新式盐井。其法以圆刃代替铁锹为凿土工具,井口小至八、九寸,井深数十丈至百余丈,用巨竹去节为井壁,用唧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1)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历史是人的活动,作为人的活动的历史已经过去。历史教育是现实的人在讲述着往昔的事。历史教师教给学生的许多知识都会被遗忘,但是,历史学习中所领受的那份感动却可能永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历史教育真正的价值或许就是点燃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在历史认知的过程中激发起相应的内心感受,形成积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phdt113553x5if1klmb9gaib47veh009k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