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合肥工业大学地史学考题考研期末考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地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主要研究岩石圈,即地壳和部分上地幔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性。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沉积(地层)发育史、生物演化史和构造运动史。 化石:地史时期以来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地史时期:46亿年-1万年前 地层:地史时期以来沉积形成的层状岩石。

地层叠覆原理: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埃迪卡拉动物群:为前寒武,埃迪卡拉动物群包含三个门,19个属,24种低等无脊椎动物,具有与寒武纪以后的后生生物完全不同的生物结构。可分的三个门是: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

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繁盛。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其特征是个体小(1-2mm),主要有软舌螺、单杯类、腕足类、腹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棱管壳等。埃迪卡拉后又一次飞跃,无壳到有壳,划分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界限标志。

澄江动物群:特征:早寒武世,以软躯体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化石多,类型丰富,门类众多(从低等海绵到高级脊索动物的几乎所有现存门类),保存精美。意义:在寒武纪初不到地球演化生命发展史1%的瞬间,创生出99%的动物门类。其中许多动物的软体印痕化石保存极好,能够提供有关生物解剖、生态、亲缘等多方面的珍贵信息。生物造型分异度和悬殊度都差别很大,真可谓创造门类的时代。

寒武纪大爆发:大约6亿年前(寒武纪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只2000多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的“突然”的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此类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前寒武纪生物演化历史 1化学演化阶段:碳氢化合物,丝状和链状细胞体以及微古植物和层叠石等2原核生物阶段:中古生代早期,藻类个体小,膜壳较厚,壳饰简单;距今1600-1050Ma开始出现膜壳较厚,个体较大,纹饰复杂或形状多样的类型,主要为原核生物。3真核生物阶段:距今1050Ma开始出现了多种丝状藻类、球藻,纹饰更加复杂,个体较大。同时大量出现褐藻、红藻等高级藻类,以真核生物为主。新元古生代出现有大量的宏观藻类,肉眼可见4无壳后生生物阶段:无核的后生动物群出生于新元古生代后期南华纪全球冰期之后,典型代表是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动物群5带壳后生生物阶段

生物灭绝:生物完全绝种而不留下后裔。生物复苏:大灭绝后的生物群和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的不断适应,逐步恢复到其正常发展水平的过程。 沉积环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但单元(如河流、湖泊、滨海环境等) 沉积相:特定的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与生物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一、物理标志:1沉积物颜色:浅色陆相或浅水,氧化;暗色深水,还原。2沉积物结构:粒度、圆度、球度、分选性、定向性、支撑类型。3原生沉积构造①层面构造:沉积前,反映介质流动状态②层理构造(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均质层理和块状层理,递变层理)③准同生变形构造(沉积后固结前发生塑性变形)④化学和生物成因构造(鸟眼构造,叠层石)。二、岩石矿物标志:岩石类型、自生矿物;三、古生物标志;四、沉积体的几何形态。

沉积环境的主要类型 1、陆地环境:河流 、湖泊、冰川;2、海洋环境:滨海、浅海、次深海、深海;3、海陆过渡环境:一般指三角洲 旋回沉积作用 由于沉积环境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重复的沉积作用。 标准化石 具有分布广泛 演化迅速 特征明显 数量众多特征的化石。

标志层 地层中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容易识别的岩层或矿层。

地层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①地层的物质属性相当原则②不同地层单位的地层对比不一致的原则。方法:①岩石地层对比(地层的岩石属性一致或接近,即岩性相同或相似,结构相同或相似,岩相、变质程度相同或相近)②生物地层对比(依据生物演化的连续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和生物扩散的瞬时性,生物地层划分以地层所包含的化石的一致性建立生物地层单位)③构造运动面对比(由于不整合界面代表依次区域性的地壳运动,用地层的不整合面进行地层划分、对比)④同位素方法(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⑤磁性地层对比(用已知的地磁极向年表可进行磁性地层对比)⑥旋回地层对比。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进行年龄测定?

灾变论 地球的地貌主要由未知的灾难形成。认为地球上山与谷是遭受突然快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均变论 在尝试解释先前地球表面的变化时,可以参照现在原理。认为现在的物理化学规律同样适用于早期地球演化,可通过观察总结现今地球特征推测早期地球的活动。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地层层序率(地层叠覆率):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金钉子:用来确定国际系、统和阶之间的界线层型的剖面和点意义:

岩石地层单位: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维空间岩层体 包括群 组 段 层

组:岩石地层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顶底界线明显,有一定的厚度和一定的分布范围。

群:是由岩性相似、结构相近、成因相关的组联合而成。或为一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未作深入研究的岩系。

层型: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线的原始典型剖面。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界线。这个特定的间隔和界线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和地层界线的界线层型。主要有两类层型:单位层型和界线层型。

历史构造分析:通过研究地史时期保存下来的沉积物性质、厚度、沉积组合类型及其配置,构造运动性质,以及变质和岩浆作用,确定其构造发展状态和过程,划分构造演化阶段和大地构造分区,恢复不同地区、不同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过程。历史构造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大地构造活动论、大地构造单元论和构造演化阶段论。

古地理重建 通过对古代地层进行岩相分析,了解当时的海陆分布和地势、气候等特点,恢复原来的古地理面貌。将上述古地理要素按照一定比例尺表示在图上,即古地理图。

地史中恢复古板块的方法:1地缝合线追踪法:板块相互之间的碰撞和俯冲消减而留下的拼合碰撞的标志。如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2古大陆边缘的识别:被动大陆边缘(大西洋型)与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3古地磁学方法:通过磁偏角与磁倾角确定纬度。4生物古地理;5古气候分析;6岩浆岩组合特征

威尔逊旋回的六个阶段①胚胎期-东非裂谷;②幼年期-红海;③成年期-大西洋;④衰退期-太平洋;⑤终了期-地中海;⑥消亡期-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构造阶段:在一个旋回期,通常有一系列的洋盆相继闭合,形成造山带,这个时期即为一个构造阶段 中国构造运动阶段:阜平吕梁阶段(Ar);吕梁晋宁阶段(Pt1--2);加里东构造阶段 (Z1--Pz1);海西(华里西)构造阶段(Pz2);印支构造阶段(T);燕山构造阶段 (J--K);喜马拉雅构造阶段(Cz).

蛇绿岩套 古地质缝合线的标志。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绿岩);席状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含放射虫的海相硅质岩。 混杂堆积 不同时代,不同板块,不同成因的物质混杂体,是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

中国古板块:华北—塔里木板块、华南及东南亚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土耳其-中伊朗-冈底斯地块、印度板块.

吕梁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吕梁运动是指发生在古元古代末的强烈的地壳运动,它分为两期,分别使古元古代后期的主体地层遭受褶皱、区域变质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以及后期的磨拉石建造褶皱变质。意义:它对华北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把原来分裂的陆核“焊接”起来,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从此,华北地区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华北稳定的大陆板块基本定型。

扬子板块震旦纪古地理特征 扬子西部:Z1裂陷槽沉积,Z2浅海碳酸盐沉积;上扬子(鄂西):Z1河流沉积-大陆冰川和近岸冰海沉积,Z2碳酸盐沉积;下扬子:Z1河流沉积-大陆冰川和近岸冰海沉积,Z2碳酸盐-黑色页岩沉积。

寒武纪三叶虫演化特征 1、早寒武世 莱德利基虫,头大,尾小,胸节多,头鞍长锥形,鞍沟明显,眼叶大2中寒武世 褶夹虫目 宽阔固定夹,头鞍截锥形,平直眼脊,小尾板3晚寒武世 褶盾虫 头鞍特殊4中晚寒武世 球接子 头尾等大,头甲尾甲凸出球形,重要的标准化石。

生物相 由于海域性质、环境及水体条件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各有别,导致生物产生明显的生态分异,由此构成不同种类的生物相。

生物分区 生物受环境制约,由于温度控制和长期的地理隔离,阻碍了生物的迁移和交往,使不同地区的生物在分类和演化体系等方面出现重大差别,从而形成生物分区。

象州型和南丹型 华南板块泥盆纪地层序列 象州型1地层:浅色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丰度和分异度高;2生物:以腕足、珊瑚、层孔虫、苔藓虫大量繁盛为特色,并有双壳、腹足、头足、三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介形虫、藻类等多门类化石。层孔虫、复体四射珊瑚和层孔虫为主筑积而成的生物礁广泛分布。3环境:浅水富氧的碳酸盐台地环境 南丹型1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游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2生物: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叶虫3环境: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的发展与演化:1泥盆纪 鱼类的时代 D1:无颌类为主;D2-3:上下颌分化,如沟鳞鱼;晚期出现鱼类向两栖类的演化2 石炭纪 两栖类的时代 两栖类的大发展 原始爬行类的出现 主要为迷齿类(或称坚头类) 晚期出现原始爬行类(卵生)3 二叠纪 两栖类的时代 两栖类的进化 爬行类的初步发展 原始爬行类—Pangea形成的证据。

中生代陆生脊椎动物的发展演化 T1-T2:晚二叠世类型的延续和发展,迷齿两栖类和爬行类中的二齿兽类繁盛;T3恐龙类的大发展和爬行动物返回海洋,标志着爬行动物进入一个新的演化阶段;J陆生恐龙类的蜥臀类与鸟臀类繁盛,蜥臀类又分为素食与肉食蜥脚类;K ;T3-K1:恐龙、鸟类及真骨、全骨鱼类 K2:出现哺乳动物的有胎盘类 EEL和TPN动物群的组成及意义 EEL(淡水湖生生物组合)组成:类蜉蝣、东方叶肢介、狼鳍鱼;时代J3。 TPN(淡水湖生动物组合)组成:类三角蚌、褶珠蚌、富饰蚌;时代:K1。意义:沉积环境为淡水湖环境。

印支运动:①全球,T以前是联合古陆增生、扩大和形成的阶段,T以后联合古陆逐步分裂漂移,处于全球地壳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②中国东部

1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古气候重大变化;2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3板块拼合—印支FB形成:秦岭-大别-苏鲁FB, BayanHarFB, 三江FB。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4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Circum-Pacific开始发育

燕山运动 1燕山运动分为早(J2/J3)、中(K11/K12)、晚(K22/K23)三期;2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也使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3形成松辽、华北、江汉盆地;4岩浆活动逐渐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5成矿作用:盆地的形成导致油气的形成,华南地区断陷小盆地内往往形成膏盐等非金属矿产岩浆、火山活动形成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

新生代地质时代的划分 1第四纪①全新世Q4②更新世 晚Q3中Q2早Q1 2新近纪①上新世N2②中新世N1 3古近纪①渐新世E3②始新世E2③古新世E1

中国东部第三纪的古气候和沉积类型 ①古近系 :气候——划分为四个带,北部温暖潮湿,中北部潮湿、半干旱,中南部干旱,南部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带与构造带的双重作用导致中国东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部存在四个沉积类型:陆内含煤型、陆内含油型、红色碎屑膏盐型、大陆边缘含油型。陆内含煤型:分布于两个南北潮湿气候带内,即古阴山-燕山以北和古南岭以南地区,该区以含煤为特色,但也见有丰富的泥质油原岩。陆内含油型:分布于半潮湿半干旱气候带内,古阴山-燕山以南,秦岭大别以北地区,灰黑色泥岩、油页岩等生油岩系发育,夹膏盐和红色碎屑岩沉积。红色碎屑膏盐型:分布于干旱气候带内,即古秦岭与古南岭之间的中南地区,盆地规模相当小,以红色碎屑岩、膏盐填充为主。大陆边缘含油型:中国东部古近纪-新近纪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为较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古近纪以陆相为主,同时发育海陆交互沉积,暗色生油岩系发育。②新近系:古气候发生显著变化,渐趋寒冷,古近纪贯穿中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消失,使中国东部基本上由潮湿半潮湿气候覆盖。板块内部沉积有两个特点:广泛的褐煤层发育和沿海地区大范围玄武岩喷发。大陆边缘带沉积盆地:地层厚度仍很巨大,海相层增多,海侵加大,以浅海滨海沉积白云质灰岩与泥砂岩为主。

中国第四纪的地质变化与沉积类型a.青藏高原迅速隆升;发育有山岳冰川及冰川沉积。b.沉降、堆积均衡的黄土高原;连续稳定堆积的黄土c.中国东部差异升降及南北分异;平原西部山系剥蚀的碎屑沉积,向东主为河湖相砂泥质沉积,部分夹杂玄武岩,再向东还含有夹杂海相化石沉积层。d.海平面升降和海陆变迁。东部发育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夹杂,海侵海退次数多,周期短。

遗迹化石:地史时期以来,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留下来旳遗迹或遗物 年轻褶皱带;

地槽是大陆地壳的一级构造单元,呈狭长带状,长达数百至数千千米,但宽仅数十至数百千米,是地壳上相对活动的区域,有强烈的构造变动,频繁的岩浆活动,因此也有丰富多样的矿物存在。

沉积组合是在一定地质时期范围内,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背景的沉积岩共生组合体。根据构造活动性可分为,陆相和海相稳定型、过渡型和活动型。沉积组合不是瞬时的地质现象,而是在较长时期(>1000万年)和较大范围内(沉积盆地)才能有所显现 联合大陆:

劳亚大陆为地质史古陆之一,存在于侏罗纪到白垩纪。包含现今北半球大部分陆地。由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哈萨克大陆、华北陆块、华南陆块构成,在侏罗纪中期由盘古大陆北端分裂而成,然后在白垩纪分裂成今天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其名称是由劳伦大陆与欧亚大陆组成。

早古生代各个世发育的代表性三叶虫化石 1、Cam1:莱德利基虫、古油栉虫、古盘虫;Cam2:褶颊虫:山东盾壳虫、德氏虫、蝴蝶虫、蝙蝠虫;Cam3:褶盾虫、球接子。2、O:主要有指纹头虫、小栉虫、古等称虫、南京三瘤虫和小达尔曼虫。3、S:三叶虫显著衰退,代表是王冠虫。

中生代陆生植物的演化及地理分区 演化:T1 :古生代高大石松仅存矮小类型,如肋木T2-K1:裸子植物苏铁、松柏、银杏繁盛,真蕨类仍繁盛K2:被子植物繁盛,如悬铃木。分区 81. 古生代全球大陆和大洋的构造演化;

新联合古陆定型于晚海西-早印支期,由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组成,冈瓦纳大陆包括:南美洲、阿拉伯半岛、印度、中国的西藏、澳洲和南极洲;劳亚大陆包括现代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大部。联合古陆有三次较为重要的板块拼贴、碰撞事件:志留纪末期,北美洲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导致加里东洋的消失于劳俄大陆的形成;石炭纪晚期,北美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使已有的陆块面积进一步扩大。二叠纪晚期重要的板块的拼合、碰撞事件是西伯利亚板块、欧洲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最终导致新联合古陆形成。新联合古陆的形成史是离散小版块漂移、拼贴,分散的陆块对接、碰撞,劳亚大陆总体向北运动、旋转,冈瓦纳大陆总体上经历了由赤道向南,又由北向南的运动漂移过程。 82. 中、新生代全球大陆和大洋的构造演化。

新联合古陆的裂解,在时间上分为初裂期(T3-J)和速裂期(K-Q),在空间上西冈瓦纳大陆早于东冈瓦纳大陆。新联合古陆的分裂漂移史就是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和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形成于太平洋构造域的发展、演变史。T晚期-J,北美南部和非洲西北部首先开裂,形成玄武岩喷发和裂谷型沉积,至J3,中大西洋形成。K-E,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北美版块与欧亚板块快速裂解,先后形成南大西洋、北大西洋与北冰洋,同时,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版块和马达加斯加板块离开南极洲板块,快速向北漂移形成印度洋。K-E,太平洋构造域主要表现为,太平洋板块迅速向西北东增生扩展,库拉板块、法拉隆板块和菲尼克斯版块不断消减,古近纪初期太平洋板块已占据太平洋水域的大部;始新世时,太平洋板块在运动方向上发生重大调整,即由北北西转向北西西。新近纪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已形成,然而直至今日联合古的分裂漂移仍在进行。

84. 蜓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生态:潜海底牺牲生物,生活水深100m左右热带亚热带的平静正常浅海环境。地势分布:最早出现于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早期筳类旋壁为三层式或四层式;晚石炭晚期,蜓个体增大,旋壁出现蜂巢式。P为筳类全盛时代,个体较大,拟旋脊和列孔发育。晚二叠世筳类出现衰减与形态改变,二叠纪末筳类绝迹。

华北板块

华北板块形成历史 古地理: 1、太古宙陆核形成:华北地区上太古界分布较广,山西太行山、五台山研究详细,自上而下分为阜平群和龙泉关群,两者角度不整合。 太古宙末期的阜平

运动使地层褶皱变质,扩大了古太古代结晶基底的范围,增加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太古宙陆核2、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古元古代是古板块定型的重要时期。五台群不整合于太古宙之上,为一套中低变质岩系,反映绿岩带性质,与花岗岩一起构成古元古生代的花岗-绿岩区。五台运动使五台群褶皱形成了华北大陆板块的雏形。古元古代后期吕梁运动对华北地区岩石圈构造发展意义重大,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原地台3、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中、新元古代是华北板块形成的时期。中元古届沉积物厚度巨大,夹少量火山岩,相变明显,但未遭受区域变质,为稳定板块发展早期阶段的裂陷槽沉积,和典型的盖层沉积有一定差别,因此称为似盖层沉积。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东部,以青白口群为代表。其厚度小且无火山物质,属稳定性盖层沉积。

华北板块早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古地理:1、寒武纪: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路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华北地区主体缺少寒武纪早期沉积,中期从南侧秦岭洋向北海侵,沉积了滨浅海碎屑岩及含磷砂岩。中寒武纪海侵向西延伸,西部贺兰山一带的海水向东扩大,华北古陆进一步缩小。张夏期海侵显著扩大,华北广泛发育稳定的浅海碳酸盐沉积。晚寒武纪华北古地理发生显著变化,南部开始上升,海水变浅,形成以白云岩为主的沉积。北部燕辽地区相对下降,为滨浅海灰岩沉积,此时地势南高北低,与早中寒武世呈跷跷板式变化。2、奥陶纪:主要是碳酸盐沉积,下奥陶统发育齐全,中、上奥陶统发育不全。早奥陶世早期以德州-石家庄-保德为界,北部以正常浅海环境为主,南部为潮间-潮上蒸发环境,沉积厚度从北向南减薄,说明地势北低南高。早奥陶世中期南部继续抬升成陆上剥蚀区,代表潮上-潮间蒸发环境的白云岩向北迁移。早奥陶世晚期海侵范围扩大,向南、西北方向超覆。中奥陶世岩相稳定,海侵仍比较广泛。晚奥陶世地壳上升,发生大规模海退,使华北板块再次成为古陆剥蚀区。3、志留纪:仅发现于板块西南,中统照花井组,灰岩泥灰岩,属稳定浅海沉积。上统旱侠群,代表西侧造山带前的前陆盆地沉积。

古生物:E莱德利基虫,德氏虫,蝙蝠虫,蝴蝶虫。O三叶虫,腕足类,树形笔石等底栖生物,古杯,海绵。S造礁生物。

古构造:华北板块南部为古秦岭洋,接触关系为活动性大陆边缘,志留纪时与秦岭微板块碰撞,使北秦岭洋闭合,并形成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华北板块与柴达木微板块间为祁连洋,志留纪后期碰撞,挤压,海槽闭合形成造山带,两板块拼合成一个大陆。

古气候:Cam,以温热为主,生物繁盛,华北地区更出现膏盐沉积;O晚期-早S,冈瓦纳大陆出现冰川活动。

华北板块晚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古地理: 1、泥盆纪:至今尚未发现记录,处于古陆剥蚀区2、石炭纪:华北地区在中晚奥陶世-早石炭世一直处于剥蚀及准平原化作用过程中。主要发育上石炭统。从整体上看华北上石炭统厚度仅百余米,表明当时的华北地区地势平坦,地壳运动幅度和沉积速度都相对缓慢。晚石炭世早期地形东北低西南高,海水先到东北太子河流域,而后逐渐向华北推进,同时来自南方的海侵到苏北一带。晚石炭世晚期南部海侵更加广泛,多处有明显的超覆,北部出现陆相含煤沉积区,同时南北方向上海相灰岩夹层的数量和累积厚度也发生了“翘板式”变化,地势变为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3、二叠纪:华北板块主体自二叠纪起基本脱离海洋环境,以陆相沉积为主,仅局部区域遭受短期海侵,地形由近海三角洲平原逐渐转变为内陆盆地,构造分异逐渐增强。早二叠世至中二叠世早期华北及东北南部普遍出现聚煤环境,相当于山西组层位时期,由于华北板块北部古陆抬升,太原以北全属陆相河湖沉积。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普遍以杂色至紫红色内陆盆地河湖沉积为主,厚度增大,一般不含可采煤层,指示地势差异增强。南部为近海沼泽环境,常遭受来自南侧秦岭海槽的影响。晚二叠世晚期,整个华北广布干旱气候的红色河湖碎屑沉积

古生物:D镰蕨,鱼类 C煤,蜓,有孔虫 P舌形贝,植物群

古构造:加里东运动之后,柴达木地块,秦岭微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连成一体,北秦岭与祁连洋消失,D-C沿南秦岭勉县-略阳一线裂陷形成南秦岭洋盆,P后南秦岭洋逐渐闭合并于三叠纪碰撞形成南秦岭造山带。古气候:全球石炭——二叠纪冰川

华南板块

扬子板块早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1、寒武纪:海侵广泛,早寒武世,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混积性缓坡,沉积为泥沙质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寒武世起,燕子板块西部古陆不断扩张,形成贯穿西部的康滇古陆,古地理由早期的缓坡发展为镶边型碳酸盐台地。由于温度上升,蒸发严重,沉积为白云岩,化石稀少。2、奥陶纪:奥陶纪早期新的海侵开始,海水不断向西超覆,造成扬子区内岩相变化显著。早奥陶世,与中晚寒武世相似,内部沉积相带分异格局;中奥陶世,西部古陆不断扩大,早奥陶世相带分异格局消失,整个扬子区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夹少量泥质;晚奥陶世,早期海侵规模更大,沉积瘤状泥质灰岩,晚期海平面下降,沉积典型的笔石页岩相。3、志留纪:加里东运动加剧,海平面上升,海侵,但随着康滇古陆面积不断扩大,只有扬子北部发生海侵,沉积为浅海沉积,同时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拼接作用,主体环境上升;晚奥陶世,几乎全上升为大陆,还有北部少部分为海洋,由于板块上升,边缘速率高于中部,滇东成为沉降中心。

古生物:E三叶虫,澄江动物群化石,盘虫类,古杯类O腕足类,三叶虫,双壳类,海百合,成礁生物,笔石S笔石,珊瑚,腕足,三叶虫

古构造:扬子板块与华夏之间为古南华洋,早古生代早期,分裂成华南裂谷或有限洋盒。奥陶纪后期该盆地逐渐关闭,志留纪后期闭合为南华造山带。 古气候:Cam,以温热为主,生物繁盛,华北地区更出现膏盐沉积;O晚期-早S,冈瓦纳大陆出现冰川活动。

华南板块晚古生代的地史特征 古地理:

D S/D连续沉积区:滇东、钦防海槽

D1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南丹型和象州型岩相分异

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滇黔桂地区:南丹型和象州型;湘粤:超覆区,亦有岩相分异, “宁乡式”鲕状赤铁矿。湘赣交界、鄂西: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闽中: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

2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C 岩关阶:滇黔桂地区:岩相分异;湘粤:陆表海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湘赣交界至广东陆丰:海相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沉积;大塘阶: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为主;湘粤:下部为滨海沼泽,上部为浅水灰岩;湘赣交界:滨海含煤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含煤沉积;下扬子地区:滨海碎屑沉积至碳酸盐沉积;晚石炭世:海侵扩大,陆棚浅水碳酸盐沉积,岩相、厚度稳定

P P1早中P之间发生大面积海退主要在昆明、贵阳至江南古陆一线以上的上扬子地区,马平组(上部)为灰岩。P2 梁山组 含煤碎屑沉积,栖霞组 黑色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灰岩,茅口组 灰白色厚层灰岩。P3总体呈现东西两则古陆边缘粒度较粗,陆相近海相沼泽相发育,中间部位以碳酸盐台为主的对称格局,龙潭组 海陆交互含煤碎屑沉积,夹灰岩层,长兴组 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大隆组 暗色硅质岩。

古构造:华南板块内,早古生代残留海槽—钦防海槽持续到早二叠世末期华南板块内部两次显著的裂陷(D-C1和P2-3),表现为,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的相间。兰坪-思茅-昌都等地块是泥盆纪由华南板块分离出来微地块群,金沙江带在晚二叠是基本闭合。班公湖—怒江(或龙木错—双湖))—北澜沧江—昌宁—孟连带是晚古生代分割华夏陆块群和冈瓦纳陆块群的分界线,对应晚古生代特提斯主支洋盆。

古生物:以腕足、珊瑚、层孔虫、苔藓虫大量繁盛为特色,并有双壳、腹足、头足、三叶虫、棘皮类、厚壳竹节石、介形虫、藻类等多门类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叶虫 古气候:全球石炭—二叠纪冰川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史主要特征; 中生代

古地理:T,南海北陆。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发展历史上二分,在华南地区尤为明显,T1-2以浅海碳酸盐沉积为主,T3以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

T11:雪峰山以西,受康滇古陆影响,沉积物西粗东细,呈现滨浅海碎屑岩—浅海泥质碳酸盐互层—浅海、深浅海碳酸盐及钙泥质沉积相带;雪峰山以东(赣粤闽地区),受华夏古陆影响,为滨海砂泥质沉积T12-T21:上扬子海盆—半封闭咸化海盆。东部:江南古陆、华夏古陆上升明显,为巴东组紫红色含铜砂岩;赣北、闽中为滨浅海碎屑沉积T22:华南地区大规模海退。西部浅海碳酸盐沉积限于黔桂地区和龙门山前地带,中下扬子地区、闽中海陆交互碎屑沉积T3,形成两个浅海沉积区,西部海侵来自特提斯洋,晚成为沉积范围较大的川滇近海盆地,东部海槽来自东部环太平洋海槽。 北方古陆。P晚期已是巨大劳亚古陆的一部分——中古北方古陆仅在少部盆地保留沉积记录。

J-K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的沿海地区,地壳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强烈,发育许多以火山岩沉积为主的小型断陷盆地。下侏罗统规模不大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喷发,断裂活动可达上地幔,喷发后期相对宁静,地形高差不大,气候温暖潮湿;中侏罗统更大火山喷发,中性为主,岩浆分异复杂,构造活动增强,地形高差较大,地势较高,气候炎热;中侏罗世末期构造活动加剧(燕山运动),火山喷发规模更大。早白垩纪后期发生中期燕山运动,自此形成松辽、华北-苏北、江汉大型沉陷盆地,中南地区一系列中小型山间盆地红色河湖碎屑沉积,岩浆活动向东迁移。这次构造运动形成的东部大型沉陷盆地是我国中生代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古构造:印支运动在扬子板块西缘、西北缘形成规模宏大的印支褶皱带,使华南板块、羌塘微板块及三江地区的一些微板块与劳亚古陆拼合。并导致股亚洲板块向南扩张。

古气候:第一阶段:早-中三叠世是地史上著名的干旱气候广布时期; 第二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以潮湿气候为特征,欧亚大陆上或煤环境广布,第三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气候转化为干燥,并由老到新,干燥气候带不断扩张。中生代气候的另一特征是全球温暖,两极未见冰川沉积,珊瑚礁延伸到北纬 70 度。 古生物: 新生代:

古地理:古近系 :气候带与构造带的双重作用导致中国东部存在四个沉积类型:陆内含煤型、陆内含油型、红色碎屑膏盐型、大陆边缘含油型。陆内含煤型:分布于两个南北潮湿气候带内,即古阴山-燕山以北和古南岭以南地区,该区以含煤为特色,但也见有丰富的泥质油原岩。陆内含油型:分布于半潮湿半干旱气候带内,古阴山-燕山以南,秦岭大别以北地区,灰黑色泥岩、油页岩等生油岩系发育,夹膏盐和红色碎屑岩沉积。红色碎屑膏盐型:分布于干旱气候带内,即古秦岭与古南岭之间的中南地区,盆地规模相当小,以红色碎屑岩、膏盐填充为主。大陆边缘含油型:中国东部古近纪-新近纪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为较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古近纪以陆相为主,同时发育海陆交互沉积,暗色生油岩系发育。新近系:古气候发生显著变化,渐趋寒冷,古近纪贯穿中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消失,使中国东部基本上由潮湿半潮湿气候覆盖。板块内部沉积有两个特点:广泛的褐煤层发育和沿海地区大范围玄武岩喷发。大陆边缘带沉积盆地:地层厚度仍很巨大,海相层增多,海侵加大,以浅海滨海沉积白云质灰岩与泥砂岩为主。 古构造:

古生物:为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古气候:新近纪气候渐趋寒冷 ,第四纪气候变化频繁,冷(干)、暖(湿)多次更替。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冰川广泛分布

33

合肥工业大学地史学考题考研期末考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地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主要研究岩石圈,即地壳和部分上地幔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性。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沉积(地层)发育史、生物演化史和构造运动史。化石:地史时期以来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地史时期:46亿年-1万年前地层:地史时期以来沉积形成的层状岩石。地层叠覆原理:未经变动的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pec20ozzj00kc5204u903ypi6bk8900j1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