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后两句写行船的感受。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写诗人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作者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到现在,学生已经从课本上学习了29首古诗,此外他们还从课外积累了一些古诗。学生知道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如:通过理解字词进而理解诗句的方法,联系注释理解诗意等。课前我还布置学生预习了古诗《望天门山》,并制作了介绍诗人李白的微视频让学生收看,知道了李白的生平、经历和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了一些了解。有了这些知识和能力的铺垫,学生学习课文来就轻松多了,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理解诗意,想象诗景。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诗景。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
望天门山 李白 一、复习绘景的古诗,激情导入。 1、复习古诗,激发情感。
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风景如画。请看(出示图片),雪山、草原、蒙古包,你会想到一首诗——《敕勒歌》;看到奔流如海的黄河,你会想到——《登鹳雀楼》;看到飞流直下的瀑布你会想到——《望庐山瀑布》。 这些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的诗篇,我们要牢牢记住它们。
2、聚焦课题:“望”字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天门山是什么样的山? (指导读课题)
二、朗读诗句,粗知大意。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诗,做到读准字音。
(2)正音。重点关注“中断”、“楚江”、“至此”、“青山”“孤帆”等字词读音。 2、读出节奏。
(1)尝试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梳理。 (3)师范读,学生体会诗句的节奏。 (4)生划节奏线,再读诗句。 3、赏景品色, 把握诗歌大意。
(1)师:师中都有哪些景呢?请找一找,同桌交流。
(2)生反馈: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勾出诗句中的“天门”、“楚江”、“孤帆”、“日”。
(3)借助注释理解“天门山”、 “楚江”。 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4)师:这水是什么颜色?(碧)
(5)出示“碧”的江水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颜色。 (6)出示其它古诗中带“碧”字的诗句,生齐读。
(7)师:这“山”是什么颜色的?(青)“孤帆”是?(白)“日”是?(红)
(8)师小结:碧、青、白、红,这真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 三、抓词悟境,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1、师:你能从画中的哪些词感受到景物在流动。用想象的方法来学习。 2、生反馈:“断”“开”“流”“回”“出”“来”。 3、师:“中断”什么意思?
4、出示“断”和“开”的篆体写法,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感受楚江的气势,体会长江水势的浩荡。
5、出示“楚江”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江”。 6、指导读好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7、出示“回”字的两种意思,师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想象江水汹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诗句。
8、指导读好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9、想象画面:两岸的青山怎么“出”?理解“相对”和“相对出”。 10、指导读好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11、如果你是诗人,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对天门山说些什么? 12、指导读好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四、入情入境,指导诵读。 1、合作读诗:师说句意,生读诗句。 2、创设情境,配乐齐读。 五、巩固拓展: 1、有感情背诵。
2、用想象的方法学习其它古诗。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 白 想 象
景→情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