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日渐成熟,这一时期的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 如果一味的在掌握知识的静态教学中进行,无异于捆绑了学生的手足和思想。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活泼。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演\、\创\等手段,并且运用通感律动,因为“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
《春节序曲》效果分析
1、让学生先学习用音乐语汇表现春节的景象。边听边思考边律动,进而探究整首作品。做到“先学后教”。 2、学生在活动中逐渐熟悉所要学习的音乐。既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能使学生深刻记忆。
3、将听、想、唱、动结合。能够更加直
观、立体的理解歌曲的含义。
4、在活动体验中,首尾呼应,使学生感受到《春节序曲》的重要地位,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春节序曲》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反映节日题材的优秀作品。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李换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是音乐作品中“洋为中用”的创作典型,运用西方作曲技法、采用中国曲调、使用西方管弦乐队演奏等,本节课的欣赏为学生以后欣赏西方管弦乐作品、交响乐做好了铺垫。
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节日欢歌《春节序曲》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反映节日题材的优秀作品。被选入“二
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律动、自制乐器敲击、试唱、表演等方式来探究作品中的民族音
乐语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节日欢歌的风格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
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在律动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节日情绪。
教学难点:培养在听赏音乐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乐器:自制沙锤、自制小鼓民乐乐器卡片绸子、扇子 教法阐述:
(一)学生现状分析:
如果一味的在掌握知识的静态教学中进行,无异于捆绑了学生的手足和思想。“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 (二)教学方法:
通过律动导入法、听辨分析法、试唱模唱法等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
运用“微课”和通感律动,将学生带入欢乐的节日气氛中,而不只是听老师讲、看老师动的旁观者。
学法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法,听、动、唱、表演为主。要求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微课翻转先行导学
观看有关春节景象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春节气氛中。
播放“微视频”并学会用手中的小乐器沙锤为《春节序曲》引子部分伴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学习用音乐语汇表现春节的景象。边听边思考边律动,进而探究整首作品。做到“先学后教”。
二 分段欣赏 手脑并用 (一)赏析第一部分
(1)播放第一部分的音频,并思考问题: A第一部分可以分成几个主题?
B第一部分的主题在速度、力度、情绪上的对比?
(2)播放主题1的音频,并用一弱一强的击掌引导学生发现特点。 (3)讲解主题1一问一答的对答式创作手法 (4)播放音频,表现主题1的创作手法
将学生分成两组,跟随音乐,一组同学轻轻晃动手中的自制沙锤表现提问段,另一组同学大力拍打手中的自制小鼓表现回答段。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逐渐熟悉所要学习的音乐。既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能使学生深刻记忆。
(二)赏析第二部分
(1)和同学们做游戏(你做我猜,心有灵犀)
请四名同学上台,用肢体动作模仿乐器(竹笛,二胡,琵琶,堂鼓) 请台下的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民族乐器
(2)通过小游戏,引出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图 简介民族管弦乐队的吹,拉,弹,打四个乐器组
(3)播放第二部分的音频,聆听作品的主题旋律,并思考: 主题旋律中你都听到了哪些民族乐器? (4)学唱主题旋律
跟随钢琴,学唱旋律歌谱。
注意切分音的把握以及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5)再次聆听主题旋律,思考:主题旋律反复了几次?每次情绪有何不同? 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6)跟随钢琴,用“啊”哼唱主题旋律 (7)聆听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并思考:民歌与主题旋律有什么关系? 简介民歌,并教同学们简单的秧歌步,跟随音乐动起来。
{设计意图}将听、想、唱、动结合。能够更加直观、立体的理解歌曲的含义。 (三)赏析第三部分 (1)聆听第三部分,并思考:第三部分音乐和前面部分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缩短再现) (2)简介作曲家—李焕之
{设计意图}学生对乐曲整个轮廓已经清晰在脑海里展 现,学生由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 通感律动 完整欣赏
播放《春节序曲》视频(中央民族管弦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中演奏) 请学生们拿起手中的小乐器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完整欣赏的同时,加深对作品各个乐段的理解。
四 活动体验 拓展延伸
模拟春晚主持现场,伴随《春节序曲》的音乐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使学生感受到《春节序曲》的重要地位,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1. 2. 3. 4.
《春节序曲》评测练习
分组表现一问一答的对答式手法 主题旋律的演唱
用红绸表现陕北秧歌
完成表格对主题AB的分析
《春节序曲》课后反思
通过创新点通感律动,何为通感律动,即音乐与动作之间的融合,动觉通感。而音乐活动是与身体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所以在听觉先导的条件下,以动觉为切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动起来。去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与想象音乐。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春节序曲》课标分析 音乐审美体验是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听,又是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在设计本课时,我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音乐、辩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