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02方剂学泻下剂的简单归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02方剂学泻下剂的简单归纳

第一节 寒下剂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泄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 芒硝三合(9g)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实热证而见热厥、痉病、发狂者。

小承气汤 《伤寒论》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二两(6g) 枳实炙,大者三枚 (9g)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谵语,便秘,潮热,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等。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组成: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12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半升(12g)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症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舌苔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鉴别】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合称“三承气汤”。三方均以等量大黄(四两)泻热通便,主治阳明腑实之证。但由于各方组成的药味和剂量不同,故作用同中有异。大承气汤厚朴倍大黄,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烊化,泻下与行气并重,其功峻下,主治痞、满、燥、实具备之阳明腑实重证;小承气汤,药少芒硝一味,且厚朴用量较大承气汤减少了四分之三,大黄倍厚朴,枳实亦少二枚,更三味同煎,其功轻下,主治以痞、满、实为主之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用大黄、芒硝而不用枳实、厚朴,且大黄与甘草同煎,取其和中调胃,下不伤正,故名“调胃承气汤”,主治以燥实为主之阳明热结证。调胃承气汤的服法尤有妙意,对于胃热偏盛、燥实不甚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意取缓下泻热、调胃和中;对于胃热燥实者,则一剂顿服,旨在清泻燥热、承顺胃气。可见,同一方剂的服法不同,功用、主治亦有所区别。

复方大承气汤

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

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大陷胸汤 《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组成】 大黄去皮,六两(10g) 芒硝一升(10g) 甘遂一钱匕(1g) 【功用】 泻热逐水。

【主治】 大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潮热,或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

大陷胸丸 《伤寒论》

再把葶苈杏仁入,和丸更治项背强。

组合:大黄半斤(15g) 葶苈子熬,半升(9g) 芒硝半升(9g) 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9g)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结胸证。症见胸中硬满而痛,项强如柔痉状。

【鉴别】 大陷胸汤与大承气汤同为寒下峻剂,皆用大黄、芒硝,但主治、配伍及用法有异。大承气汤主治里实热结于胃肠之中,燥屎在肠,必借枳实、厚朴的推荡之力,大黄后下以求“生者行速”之功;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于胸腹之间,结滞在胃,故用甘遂逐饮之长,大黄先

煎以求“熟者行迟”,是“治上者治宜缓”之意。 大陷胸丸与大陷胸汤同属泻热逐水之剂,均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但大陷胸汤证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为主;大陷胸丸证则以胸中硬满而痛,项强如柔痉状为主,邪结部位偏上,故在大陷胸汤基础上加葶苈子、杏仁以泻肺,并将汤剂改作丸,用白蜜煎服,取缓攻之意。

第二节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 冷寂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组成】 大黄三两(9g) 附子炮,三枚(12g) 细辛二两(3g)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 当归 干姜各三两(各9g) 附子 人参 芒硝各二两(各6g) 大黄五两(15g) 甘草二两(6g)

【功用】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 阳虚冷积证。便秘腹痛,脐周绞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 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组成:大黄四两(12g) 附子大者一枚(12g)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二两(各6g) 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下利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积不消,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鉴别】 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同属温下剂,组成中均有大黄、附子,皆具温阳泻下、攻下寒积之功,用治寒积腹痛便秘。但温脾汤又伍以当归、干姜、人参、芒硝、甘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下不伤正,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之便秘腹痛,证属虚中夹实;大黄附子汤以大黄、附子配细辛,通便止痛,辛温宣通力强,主治寒积腹痛之里实证。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和“卷十五”之温脾汤二方皆含附子、大黄,均有温下之功。但“卷十五”之温脾汤较“卷十三”之温脾汤少芒硝、当归,大黄减至四两,且附子用量大于干姜,该方所治为久利赤白,虽有寒积,但其证大便自利,故只用大黄,并减其用量,同时重用附子,意在以温阳为主;而“卷十三”之温脾汤治证为大便不通,脐腹绞痛,其证以寒积为主,故芒硝、大黄并用。

三物备急丸 《金匮要略》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炼蜜丸, 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组成】 大黄一两(30g) 干姜一两(30g) 巴豆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一两(30g) 【功用】 攻下寒积。

【主治】 寒实腹痛。猝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三物白散

三物白散桔梗贝,再把巴豆一齐配; 寒实结胸痰涎壅,祛痰泻积功力倍。

第三节 润下剂

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伤寒论》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组成】 麻子仁二升(20g) 芍药半斤(9g) 枳实炙,半斤(9g) 大黄去皮,一斤(12g) 厚朴炙, 去皮,一尺(9g)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10g)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

【鉴别】 麻子仁丸即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方中虽法取小承气汤之轻下热结,但服用量较小,更用质润多脂的果仁类药物麻子仁、杏仁配伍白芍、蜂蜜,既益阴润肠以通便,又减缓小承气汤之攻伐,使全方下不伤正。本方意在润肠通便,属缓下之剂。

润肠丸

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

5ozc02hcmp2mdyx423a46cyp27lzc201bn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