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前几天师傅来听我的课,由我执教《卧薪尝胆》一课,下面就来说说我的一些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是一篇蕴涵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我在教学本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帮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的故事。 要学习第4自然段了,我问学生: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以引起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的兴趣。学生自由读了一遍后,我又让大家齐读,当大家读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这句话时,我就告诉学生这就叫“卧薪”;当学生读到“……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时,我就说这就叫“尝胆”。接着问:“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这时,学生都能说出卧薪尝胆的字面意思。我又问:“仅仅卧薪尝胆就能报仇雪恨吗?”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要报仇雪恨,就必须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时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时,再让学生谈谈“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学生都能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不足和遗憾
1、在教学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教材本身属于历史题材,感觉比较沉重,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总感觉没有激情,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都没有能够进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调动得不够。
2、对教材的研究上,我没有能够事先填补历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处,比如为什么越王勾践“万般无奈”,为什么说他们在吴国所做的事情是“受尽了屈辱”,如果这些能在教学时好好让学生体会一下,或许就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更真实地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了,朗读也会更加入情入境了。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通过这一次公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只是河滩上的一块粗糙的鹅卵石,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泽。前面的路还很长,今后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不同题材的课文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各有所得。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是苏教版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我在钻研教材后,看了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实录,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收到了实效。 1、第一课时学习中,向学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
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及早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景中。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2、课文的重点部分入手,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卧薪尝胆》讲的是一则历史故事。我并没有从故事的开端讲起,而是用概述性的语言直接过渡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部分,让学生观察图画,读课文,说说勾践怎样卧薪尝胆?主要让学生体会勾践经受的苦难。然后,再提问: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故事的开端和发展。
3、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并以问题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读书,注重课堂导语设计,努力做到“以情激情”。如引导学生体会勾践报仇雪恨的决心,我采用了提问式导语:“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又如在了解了整个故事情节后,我带领学生再次强化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理解,设计了这样生动有感染力的导读语:“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是吴国的手下败将,当年是吴王的奴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小朋友们,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这样的指导,让学生读出了感情,有了感悟。 4、随文识字,理解句意,体会情感。通过字理教学法随文学习“奴仆”一词,学生了解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一副温顺的样子。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
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仆”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这是对人的侮辱!这样的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当学生知道“奴仆”的含义,再提问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这样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越王所受的耻辱,促使他卧薪尝胆的原因,从而体会文本的内涵。
5、设计口头填空练习,在具体可感的比较、推想中体会人物心情。勾践夫妇在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受尽了耻辱”,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口头填空题:“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在吴国穿的是;在越国住的是,在吴国住的是;在越国吃的是,在吴国吃的是;在越国生活上,在吴国却还要。”学生在对比、讨论中领悟了对于一国之君来说,这是违背常理的,而且作为越国的国君在他国如此作牛作马,更是整个越国的耻辱。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用书关于《卧薪尝胆》的教材说明中说:“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看了这一说明,似乎要被它迷惑,分不清哪个才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所以不少教师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把吴王夫差一方也作了详细教学。我认为,《卧薪尝胆》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越王一方。虽然是由于夫差的骄傲,不听忠言,才使越王获得了成功,但这不是主因,
吴王夫差一方只是起了个陪衬作用。从课题也可看出,应着重体会越王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一面。
基于这点,我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对越王当时的心境作了细致揣摩,而对吴王夫差一方的表现一读而过。详细过程如下: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感知内容;2、结合“万般无奈”、“只好”等词揣摩越王心境:越国打了败仗后,越王面对眼前的困境,想些什么呢?追问:如果你是越王,你肯放弃尊贵的地位去当奴仆吗?从而体会越王为国为民忍辱负重的高尚情操。3、引读第二句话,并指导感情朗读。4、引读完第三四句:但是越王勾践的心思并没有瞒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得胜的吴王——于是——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突出了重点,使主人公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 补充:对于上述教学有两点思考: 1、钻研教材很重要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教材,不能人云亦云,盲目从之。也就是说,在课前教师一定要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建构,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引导着学生与这个“文本”对话,一步一步地挖掘其内涵,一步一步地触及作者心灵,一步一步地感知文本所传达的意蕴。只有充分地钻研教材,学生才能更易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他的思想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 2、“补白”应为主题服务
一直以来,“补白”这个话题总为人所津津乐道。“补白,
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不难看出,这“补白”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随意的。虽说都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该为教学目的服务。如《卧薪尝胆》第二自然段中应该启发想象的是越王的心境“白”,而不是吴王的骄傲“白”,因为体会越王的“忍辱负重”才是这段的教学目的与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