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集训(十一)
(限时:40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
一、选择题
(2017·福建省毕业班质检)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 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 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 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
2.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作休耕 C.蒸发旺盛
3.该地位于( )
A.陕西省 C.浙江省
B.贵州省 D.河北省 B.农业用水多 D.降水较少
1.A 2.D 3.C [第1题,图中三条折线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地表径流量越大,说明下渗的过程越弱。地表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下渗越少,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越大。据上述内容可判断,农耕措施①②③分别表示顺坡农作(坡度最大)、等高草带、等高土埂(拦蓄径流)。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7月在不同农耕措施下地表径流量均较小,而6月在不同农耕措施下地表径流量均较大。该地分布有红壤,且6月、8月地表径流量均较大,可判断出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应是降水较少(伏旱天气)。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可推断出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一年中6月和8月分别出现一次雨季,7月降水相对较少,雨带北移和南移的过程中分别在该地形成一次雨季,7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故该地可能位于浙江省。]
(2017·海南省五校模拟)下图示意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的生态变化。据此完成4~5题。
【导学号:78194057】
4.热带雨林区林木生长旺盛,但土壤较为贫瘠,其主要原因为( )
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B.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C.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D.淋溶作用带走的养分少
5.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 )
A.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洪涝灾害显著减少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A 5.D [第4题,热带雨林区林木生长旺盛,但土壤贫瘠,其原因是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淋溶作用带走的养分多。植被的吸收作用与岩石的风化作用并不是热带雨林区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第5题,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7·郑州模拟)下图为面积萎缩严重的咸海流域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为世界著名温带草原分布区。据此完成6~8题。
6.根据图文信息推断,咸海快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深居内陆,降水量小 ②沿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加大 ③农民大量引锡尔河、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 ④农民大面积农垦,导致植被破坏,
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7.甲乙两地不同于周边的荒漠大背景,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主要是由于( )
A.两地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B.两地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C.两地地处山麓地带,有冰雪融水的滋润 D.里海水汽蒸发,降水丰富
8.咸海面积萎缩会导致( )
A.咸海湖水蒸发量增大 B.咸海湖水含盐量降低 C.咸海生物多样性增加 D.咸海周围土地盐碱化加重
6.C 7.B 8.D [第6题,①不属于人为原因;②属于人为原因,但由于两河沿岸城市较少,故城市用水量大并非主要原因;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降水缺乏,近年来,当地农民开垦草原以获取耕地,引起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同时引河水灌溉农田,导致两河流量日渐减少,咸海面积逐步萎缩。第7题,从地形上看,甲地位于天山西部,乙地位于帕米尔高原的西侧;从纬度位置上看,甲乙两地地处中纬盛行西风带。甲乙两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草场资源丰富。第8题,咸海面积萎缩会导致咸海蒸发表面减小,湖水蒸发量减小,A错误;咸海不断蒸发萎缩,湖水含盐量越来越高,B错误;咸海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由于咸海盐度上升,咸海周围土地的盐碱化会加重,D正确。]
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
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C.过度开垦
B.水资源利用不当 D.过度放牧
(2)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1)B (2)C [第(1)题,由文字信息“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可知,水资源利用不当是当地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另外,结合图可知,甲地绿洲位于祁连山北麓河流的下游,中上游(甘肃境内)过度用水,会导致下游缺水,加速当地沙漠化。第(2)题,乙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往往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一旦水分大量蒸发,盐分会聚集在表层土壤中。]
(2017·厦门第二次质检)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9~11题。
9.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人口锐减 C. 产业升级
B. 资源耗竭 D. 生态恶化
10.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 改善生态环境 C. 发展旅游产业
B. 优化交通布局 D. 促进商业发展
11.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
A. 甘肃玉门 C. 辽宁鞍山
B. 福建厦门 D. 湖北武汉
9.B 10.A 11.C [第9题,由材料可知,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该地棕地形成原因为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而形成的,与人口、产业升级及生态环境无关。第10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首先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造。
第11题,由材料可知,卢萨蒂亚为矿产资源开发形成棕地的综合整治,辽宁鞍山为我国钢铁传统工业区,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
二、非选择题
12.(2017·肇庆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国土总面积41 864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和“风车之国”。沿海有1 800多千米长的海坝和岸堤,海岸线长1 075千米。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 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艾瑟尔湖原名须德海,是北海的一部分,1927年开始,荷兰历时5年,修建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堤后形成湖泊,抽走部分湖水,开垦超过1 700平方千米新土地。下图示意荷兰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荷兰进行围海造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荷兰围海造地对沿海海洋生物的影响。 (3)说明艾瑟尔湖形成后湖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解析】 第(1)题,围海造地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海岸线、气候、水文、泥沙来源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围海造地使沿海湿地面积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挤压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入海营养物质减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填海造地使人类活动增多,入海污染物增多,污染加重,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鱼类洄游、栖息环境、产卵环境,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第(3)题,艾瑟尔湖形成后,拦海大堤阻挡了与海水的交换,且抽走部分湖水,地表径流注入稀释,导致湖水盐度变小。
【答案】 (1)海岸线长且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较小);地势低平,沿海多浅滩(水浅,坡度小);位于河流入海口,泥沙较多,(造地成本低);盛行西风,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等。(任答三点)
(2)海洋(沿海湿地)面积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挤压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入海营养物质减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入海污染物增多,海水自净能力下降,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