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 ●
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识与技能 ● ● ● ●
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
热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话题“聚集”
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提出实验的要求: ① 先将蜡烛点着。
② 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③ 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 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师生讨论方法:
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 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形态 体积
加热 变化 热胀 冷却 变化 冷缩
4、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 ●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① 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 ② 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③ 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① 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
② 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
(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 ③ 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 ④ 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3、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怎样保证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
4、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5、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
6、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7、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二、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