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5)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规章 (7)技术标准(规范)

3.有关城乡规划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分别有哪些?

行政法规:专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如《风景名胜区条例》

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办法》 部门规章:建设部根据《城乡规划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城乡规划部门规章,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其他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城乡规划方面的地方规章,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天津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细则》

4.城乡规划领域主干法:《城乡规划法》

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依据5大类形成不同的行政法规(例如xxx条例)、部门规章(如

xxx办法,xxx规定)、技术标准(如xxx标准,xxx规范)。

5.《城乡规划法》基本框架

(1)城乡规划的制定(2)城乡规划的实施(3)城乡规划的修改(4)监督检查(5)法律责任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1、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2、园林城市:园林城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

3、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4、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其他观点: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5、卫生城市:是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评选命名的国家级卫生优秀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第六章 1.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包括农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如交通运输、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等。 具体见书P95 表6-2-1

2.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简答,包括名词)

(1)增长极模式。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做力场,那么位于这个立场中的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2)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轴线。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会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 (3)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

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 梯度发展模式认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从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 反梯度理论认为,在承认和接受高新技术、资本和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梯度转移扩散的过程中,落后地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化条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改变被动地被辐射、被牵引发展的态势,改变三年产业渐次发展的顺序;可跨越某些中间发展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自身具有优势的高端产业,形成相对较高的产业分工梯度,成为新的“次级化”经济核。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4)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3.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水平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产物。

4.解释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正效应和负效应

(1)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名词解释】

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得到补偿时,就产生了正外部效应;而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损害而支付额外的成本时,就产生了负外部效应。 (2)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名词解释】

外部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行动给他人带来了收益而自己却未得到补偿。 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

5.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第七章

1.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2.自然增长

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3.机械增长

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在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4.百岁图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指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100),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数。

5.年龄构成的意义

(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和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3)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儿、幼儿及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4)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规划指标的主要依据。

(5)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数量,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

第10章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简答题】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订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2、城乡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3、城乡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发现城乡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出重大变更。 4、城乡规划的审批【选择题】 清楚分级审批制度,详见书p178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域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2)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3)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章 1.气候分区

2.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度,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学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5)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规章(7)技术标准(规范)3.有关城乡规划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分别有哪些?行政法规:专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如《风景名胜区条例》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办法》部门规章:建设部根据《城乡规划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城乡规划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ool124gzi5nrap1rg1l036aw5tvqk00xq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