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重点及答案
1、病毒的特点
①形体微小(nm级别),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看到,可通过细菌滤器 ②无细胞结构,是一类分子生物 ③要紧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④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⑤体内无产能的酶系统和蛋白质合成系统
⑥在宿主体内,通过核酸复制和核酸蛋白质装配来增殖,无个体生长和二均分裂的细胞繁育方式
⑦在宿主体内活细胞专性寄生
⑧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可形成结晶 ⑨病毒对一样的抗菌素不敏锐,但对干扰素敏锐 2、噬菌斑
将噬菌体的敏锐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的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3、噬菌体的分类及其缘故?
毒(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赶忙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温顺噬菌体: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连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较温顺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入侵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裂解(开释) 5、溶源性细胞
溶源性细胞:含有原噬菌体的宿主细胞为溶源性细胞,溶源性细胞有遗传性,子代也为溶源,溶源性细胞的其他特点: (1)易被诱发裂解
(2)具有免疫性。即噬菌体可侵染非溶源性宿主细胞,不侵染溶源性细胞。 (3)溶源性细胞能够复愈。有时原噬菌体自行消逝。
(4)溶源细胞的其他性状可发生改变,这种转换成为溶源性转换。 6、紫外线破坏病毒的机理?
紫外辐射:灭活部位是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受到阻碍。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1、细菌的一样结构有哪些?
细菌为单细胞结构,所有的细菌均有如下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部分细菌有专门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衣鞘及光合作用等。
2、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脂溶性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显现不同的反应。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3、叙述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
1)操纵细胞内、外的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和交换。 2)坚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作用。
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脂多糖、肽聚糖、壁磷酸)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 4)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5)传递信息。
4、叙述细菌细胞壁上的附属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原生动物的一样特点
(一)原生动物的概念、细胞结构及功能
(1)是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2)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有细胞质膜、细胞质,有分化的细胞器,细胞核有核膜,故为真核生物。
(3)存在于海洋、湖水、河水、池水、土壤。与高等动物或人体内寄生或共生。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中原生动物吞食细菌,对污水净化起到一定作用。 (二)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
1、全动性营养:以其他生物(如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藻类、比自身 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为食。 2、植物性营养
少数含有光合色素,吸取CO2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 3、腐生性营养
腐生性营养是指某些无色鞭毛虫和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取环 境和寄主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为营养。 (三)原生动物的繁育
无性和有性繁育,无性生殖为二分裂法。环境条件差时显现有性生殖。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1、培养基按组成物的性质分,有哪几类?
① 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a)—— 指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优点:成分精确,重复性好; 缺点:配制复杂,成本较高。
② 天然培养基 (complex media)—— 指用化学成分并不十分清晰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优点:营养丰富,配制方便,成本低;
缺点:成分难以确定,无法应用于精细实验中。
③ 半合成培养基(semi-synthetic media)—— 指一类要紧用已知化学成分的试剂配制,同时又添加某些未知成分的天然物质制备而成的培养基。 优点:配制方便,成本较低。
2、叙述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 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转位 能量消耗 被运输分子 物质运输方向 运输后物质的结构 运输速度 胞内外浓度 特异载体蛋白 不需要 无特异性 由浓到稀 无变化 慢 相等 无 不需要 有特异性 由浓到稀 无变化 快 相等 有 需要 有特异性 由稀到浓 无变化 快 胞内浓度高 有 需要 有特异性 由稀到浓 无变化 快 胞内浓度高 有 ①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是指杂乱运动的、水溶性的溶质分子通过细胞膜中含水的小孔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进行物理扩散的进出细胞的过程。脂溶性物质被磷脂层溶解而进入细胞。
营养物质:水、O2、CO2
特点: a 没有载体的协助b 无需能量c 沿浓度梯度扩散,扩散速度慢 ②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指利用渗透酶(载体蛋白)将营养物质从细胞膜的外表面运送到内表面并开释的过程。
营养物质:氨基酸、单糖、维生素、无机盐、金属离子等 特点:a 需要渗透酶b 不消耗代谢能量c 沿浓度梯度 ③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
指营养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移动且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营养物质:氨基酸、糖、无机离子(K+、Na+、H+)、硫酸盐、磷酸盐、有机酸等
特点: a 需要渗透酶,对底物有特异性 b 消耗能量c 底物进入细胞时,其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改变d 能够进行逆浓度运输 ④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是一种要紧存在于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需要代谢能量的运输方式,存在于某些原核生物中。 要紧运输的物质:糖
特点:a 需要消耗能量 b 底物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一样呈磷酸化的形式)c 需载体蛋白,对底物有特异性d 逆浓度 3、名词说明
(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氧化过程中脱下的电子或氢不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而是生成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体,这一中间体将高能键(~)交给ADP,使其磷酸化形成ATP。这种能量转换方式要紧存在于发酵作用中。
(2)氧化磷酸化:底物在氧化过程中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它氧化型物质,并形成ATP。这种能量转换方式要紧存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
(3)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的过程。要紧存在于光合作用中。
4、运算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共产生ATP的数目
1mol 葡萄糖→2mol 丙酮酸(15ATP/mol)+糖酵解(8mol)=38mol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育与生存因子 1、重金属的杀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