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2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实地观察地貌

(1)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2.其他地貌观察的方法 (1)利用地形图观察。 (2)利用遥感影像观察。 (3)利用无人机观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1)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

(1)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2)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3)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①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土壤侵蚀。 ②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3.坡向

??阴坡和阳坡

(1)坡向?

?迎风坡和背风坡?

(2)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5.地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6.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一、判断题

1.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 2.观察地貌时,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 3.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 5.观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 答案:1.√ 2.√ 3.√ 4.√ 5.√ 二、连线题

6.把对应地貌类型连起来。

A宏观地貌类型

B微观地貌类型

①高原 ②山地 ③河谷 ④陡崖 ⑤平原 ⑥河岸 ⑦丘陵

答案:A与①②⑤⑦相连,B与③④⑥相连。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貌类型的观察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貌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2)就宏观地貌来讲,图示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3)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 提示:(1)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2)丘陵、平原、低山 (3)AC。可自流引水至C处。 (4)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核心考点突破】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单位:m) 地形特征 说明 示坡线画在四周低中间 高 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 示坡线画在盆地、 洼地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 低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 部分 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地、 山峰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符号▲ 山脊、 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山谷、 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由一对山脊 山脊之间 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多条等高线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陡崖 会合重叠在一起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 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 2.五大地形类型特征 等高线 特征 高原 中间疏 四周密 山地 密集 丘陵 稀疏 较低,一般 海拔 较高 高,超 过500 m (相对高度) 不高于 500 m 地表起 伏程度 起伏不 大,边 缘陡峭 坡度较 陡,沟 谷较深 坡度平缓 四周高 中间低 平坦 广阔 无限制 低,0~ 200 m 盆地 中间疏 四周密 平原 稀疏、 平直 3.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如图所示,图中最大等高线H大=500 m,最小等高线H小=100 m,等高距d=100 m。据此可进行以下计算:

(1)图中最大海拔(H最大) H大≤H最大

H小-d

(3)图中最大相对高度(H相) H大-H小≤H相

在计算等高线图中任意两点的相对高度时,只要判断出两点的高度范围,就可以根据“十字相差法”确定两点的相对高度。如,求甲(900~1 000 m)、乙(300~400 m)两地的相对高度图解如下:

由此可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介于500~700 m之间。 4.陡崖处高度的判断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如图,H大=400 m,H小=100 m,d=100 m,n=4,则:

(1)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 H大≤H最大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a、b、c,a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2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实地观察地貌(1)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2)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2.其他地貌观察的方法(1)利用地形图观察。(2)利用遥感影像观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 正文标题

  • 上下篇章

  • 相关推荐

  • 精选图文

5ohlf82b3e86wqu5roq73pebe0io3700l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