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与释疑解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与释疑解难

作者:覃美娟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09年第06期

一、 问题的提出

当前,许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以教师提问为主,这种根据“刺激—反应”而设计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阅读教学模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思考和提问的权利,自然也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了。针对这个弊端,我们提出了“以学生质疑问难为核心组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建立阅读教学“自学·质疑·指导释疑”的课堂运行模式,让学生从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机制上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阅读思考和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提问意识和质疑问难的习惯,提高释疑解难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 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的策略

(一) 质疑问难,使学生形成提问意识和质疑习惯

1. 建立质疑的课堂模式,营造宽松的质疑氛围。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为了使学生形成提问意识和质疑习惯,我们建立了阅读教学“自学·指导·训练”的主动学习的课堂模式,营造开放宽松的阅读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质疑问难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养成主动的自学课”(第一课时)上质疑问难。

2. 认真组织自学,保证质疑落到实处。在课堂模式上保证了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后,就要开始认真地组织学生自学。因为提问能力和自学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第一课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时有疑问之处用“?”标出,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持欢迎态度。我认为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学生能否提出精彩的问题是其次,重要的是发现了问题,并敢问、乐问、习惯问。

为此,我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问:(1)引导学生抓住“题目”问。课文题目是文眼,它或是内容的概括,或是中心思想的提示,或是暗示全文的线索,等等,让学生抓住题目质疑,就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2)引导学生抓住有“矛盾”的地方问。学生能够发现矛盾,就能发现问题。如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有名学生就抓住课文词语矛盾之处提出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灵车”?“焦急”和“耐心”不是矛盾了吗?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抓住“写作方法”问,抓住“标点”问,抓住“插图”问,等等。总之,提问不但让学生充满主动的探索精神,而且孕育着创新的精神和机遇。

3. 多种手段,激发质疑的兴趣。学生质疑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还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要让学生质疑,关键是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因此,我充分运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在导入新课时,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或用相似情境导入,或是问题悬念导入……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导入,播放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那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以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又如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运用问题悬念导入:“两个皮球一个大、一个小,同时从高处落下,哪个皮球先着地呢?如果是两个铁球,又会怎么样呢?”以此引起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注意,营造学习新课的积极意向和心理氛围,以趣激疑。 (二) 深化质疑,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提问水平

当学生对质疑产生兴趣之后,他们的提问能力和提问水平就逐渐得到了提高。教学初始阶段,学生问字词的多,问思想内容的少;问“是什么”的多,问“为什么”的少;就事论事的多,思维发散的少。如何在教学中深化质疑,使学生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联系中加深层次的问题,以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是这样做的:

1. 在相同地方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学《三棵银杏树》一文时,有学生就“偶尔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一句提出“为什么只有一两只鹰”的疑问。教师可启发学生在相同的地方能否站在作者的角度,提出另外的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提出:“为什么要写‘偶尔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呢?”然后通过讨论比较,引导学生认清如何才能提出好问题。

2. 从属问题,可放在同一问题后面加以追问。如学《趵突泉》一课,有一学生提出:“大泉眼、小泉眼在什么地方?它们冒出的泉水有什么特点?”老师可抓住契机引导:“能不能从写法上再追问个为什么呢?”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写大泉眼的特点时作者为什么连续用三个‘冒,冒,冒’呢?”

3. 引导学生提出辩论的问题。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诸葛亮是‘借箭’而不是‘要箭’‘拿箭’或‘取箭’呢?”这一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明确此问题对整体把握课文的关键作用。

(三) 培养学生多角度释疑解难的能力

1. 建立释疑解难的课堂模式,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

为了培养学生释疑解难的能力,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建立“自学·指导·训练”的主动学习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激励创造的指导课”(第二课时)上深层次、多角度释疑解难,读懂课文。

2. 培养学生多角度释疑解难的能力。

(1) “问题导读”释疑解难。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在“导入”之后,在黑板上(或投影)全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书思考,主动释疑,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活动体悟”释疑解难。问题导读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文,但偏于理性。活动体悟则要求学生同时运用多种感官,综合感知课文语言文字,然后形象地体现在即兴表演中,即将课文中的文字语言变为学生的肢体语言,为学生提供另一种充满感性意趣的、易于激发创造性的阅读经验。

如教《挑山工》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这一问题,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句子读一读,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一人扮演挑山工,一人扮演游人,表演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然后请同学上台表演,演完之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是怎么走的?为什么要这样走?最后让同学们议一议:他们演得怎样,哪个地方演得好?你对他们的表演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经过“活动体悟”,对“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这一问题理解得更深了。“活动体悟”不局限于表演,有时也可以是画画等形式。 (3) “审美欣赏”释疑解难除“问题导读”“活动体悟”可以释疑解难外,有些课文还可以通过“审美欣赏”的形式释疑解难。“审美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理由是什么?你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体会表达出来吗?”然后让学生自由欣赏朗读,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总结。最后,组织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或全文,强化审美感受和语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学会了反复阅读,斟词酌句,“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等多角度深层次地释疑解难,大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质疑为核心组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形成提问意识和质疑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能逐渐改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被动地位;质疑问难、释疑解难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责编欧孔群)

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与释疑解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与释疑解难作者:覃美娟来源:《广西教育·A版》2009年第06期一、问题的提出当前,许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以教师提问为主,这种根据“刺激—反应”而设计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阅读教学模式,表面上看热热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ogja1boys7zlrl1bkfq6d7jn4l91z0136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