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观念联系起来,在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
?概念学习在于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从而将这类事物与其它事物
区分开。
?命题学习就是要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整体意义,这需要将新命题与头脑中原
有的有关概念、观念联系起来。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
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
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例如,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和“白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个总括性的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总括了原有的概念,新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
?并列结合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
关系,但两者可以形成某种意义上的联结时产生的。例如,一个学生学得并理解了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现在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1、激发兴趣培养动机 ?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 ?3、进行精细加工
?4、使知识系统化 ?5、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二、程序性知识学习
?1、过程:陈述性阶段(先理解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程序化阶段
(形成产生式系统) 、自动化阶段
?2、程序性知识获得 ?注意课题的选择和设计 ?注重示范和讲解、 ?运用变式,比较知识的不同 ?大量练习与适时反馈 ?唤醒使用条件
?分解程序操作过程
?三、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内因:原有知识背景、认知结构特征、主动理解的意识和方法 ?外因: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及教师的指导
?四、错误概念的转变 ?1、错误观念的影响与性质
?错误观念在科学教学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很深的影
响。研究发现,错误观念不仅在儿童中出现,甚至在大学生身上也会出现,它们出现的频率在各年龄阶段变化不太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生也常常有这些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不简单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错误,它们常常与学习者
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
?2、观念转变的过程
?错误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
经验的影响和改造。
?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
?3、观念转变的条件
?颇斯纳(G.J.Posner)等提出,一个人原来的观念要发生转变(顺应)需要
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第二,新观念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 ?第三,新观念的合理性(plausibility)。 ?第四,新观念的有效性(fruitfulness)。
?4、观念转变与教学
?(1)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了解错误概念 ?(2)引发认知冲突
?(3)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第三节 知识的掌握与教学
?一、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首先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必须对所获得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
维加工,这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实现
?(一)知识直观 ?1、知识直观的类型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二)知识的概括 ?1、概括类型 ?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如何进行有效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既肯定和否定例证
?(2)正确运用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本
质属性(果实:苹果西红柿;橡树子、棉籽)
?(3)科学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三)如何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
?1.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直观教学方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
观各有其优缺点,在运用直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直观教学的适用条件及具体的教学情况,做到效率高、针对性强。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征
?正确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可使重要教学内容成为学生注意、感知
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
?观察前,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观察后,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和总结,
?4.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的概括辨别作用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