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导学
目录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由肿瘤移至本单元) 血友病病人的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 血液组成及血细胞功能
血浆 含凝血因子,蛋白质等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中性粒-急性子 外周血 粒细胞 白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粒-醋坛子 嗜碱粒 城管 军队 血小板 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完整性(钢筋) 小儿血液特点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小儿贫血概述
(一)小儿贫血的分度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数(×10/L) 12 轻度 120 ~90 4~ 3 中度 90~60 3~2 重度 60~30 2~1 极重度 <30 <1
(二)贫血的病因学分类
造血物质缺乏 缺乏铁、维生素B12、叶酸等,是小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丢失过多 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地中海贫血等 失血性贫血 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补:贫血类型
类 型(贫MCV 血) 大细胞性 μm 2
MCH pg MCHC% 注: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巨幼细胞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利用障碍),海洋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 >100 >32 32~35 26~正常细胞性 80~100 31~35 32 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80 <26 31~35 <26 <30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铁的储存不足 如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
铁摄入不足 生长发育快 铁吸收及利用障碍 铁的丢失过多 导致婴儿缺铁的主因。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年长儿偏食等 对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多 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及不合理的食物搭配等 长期慢性失血所致 小儿缺铁贫——摄入不足 成人缺铁贫——慢性失血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髓外造血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甲床最明显 肝、脾、淋巴结增大 消化系统 非造血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其他 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 严重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如头发枯黄无光泽,指甲薄脆、常合并感染等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注:巨幼贫红细胞下降比HB下降更明显。
2.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四)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和铁剂治疗,必要时输血。
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疗程至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停药。
(五)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的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及年长儿缺乏本病的防护知识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六)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补铁,母乳喂养,婴儿添加辅食,早产儿及低体重儿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 两餐之间服用 铁剂应用 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促进吸收 牛奶、茶、蛋类等应避免 吸管或服药后漱口,防止牙齿被染黑 剂量从小开始 防止过量中毒 深部肌肉注射,抽药和给药用不同针头 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七)健康指导
向家长及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正确应用铁剂。强调贫血纠正后,仍要坚持合理安排饮食。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
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一、病因
摄入不足 需要量增加 吸收、转运障碍
因羊乳中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少,婴幼儿如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引起 生长发育迅速使需要量增加 慢性腹泻、严重营养不良等可造成吸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