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我国应试教育发展的利与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我国应试教育发展的利与弊

作者:王新宇

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07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少年来,求学人士为着理想持之以恒的苦苦奋斗着。从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到现如今的应试教育,无不显现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实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权万丈。原本一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读书,却因为各种各样的考试及其背后的巨大利益蒙上了浑浊的轻纱。 关键词:应试教育;考试制度;传统;趋势;社会二元化

多少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教育界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对此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学校却依然要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重视暂时的表面的教育效果,即考试成绩,以学生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办学方向上,重视升学,忽视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学生观上,着眼于选拔在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因而选择升学有望的学生作为施教的重点对象而忽视其他学生;在质量观上,以升学率高低作为唯一质量标准;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考试学科,忽视非考试学科,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被削弱,智育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偏面性,重视应考学科中的考试内容,忽视应考学科中的非考试内容,如书写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在培养途径上,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教育方法上,采用填鸭式教育,以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为主要方法。[1] 二、产生应试教育的原因

1、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先前的二元化,主要是农村和城市之间。正是因为城乡之间这样大的差距,导致农村的孩子和家长一致认为,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走出这个穷乡僻壤才能告别穷苦的日子,才能让全家人都享福。但是大学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重点大学更是尤为珍贵。于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挤进这个高门槛想尽了办法,报考补习班,自费重点高中等等,似乎学校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在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及其升学率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而且愈发剧烈。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不得不面临的,紧靠教育界自身事很难能扭转这个局面的[2]。

2、传统文化的原因。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有着良好社会基础的根深蒂固的“读书—考试—做官”的读书价值取向。早在战国晚期,一些游士就开始进入政府,作为客卿,布衣

之士可贵为卿相,于是读书做官的思想初步形成。孔子曾言:“耕也,餒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这是读书做官思想的最早表述。

读了书之后要做官,还必须通过层层考试选拔来实现。中国的考试制度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董仲舒提出藉由考试取士任官,已将选才制度化。隋炀帝立进士科,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应试体制便初具雏形。唐沿隋制,唐太宗大兴科举,科举制度这种应试体制得以完善。以后历朝均采用科举制度。直到光绪31年,才“废科举兴学校”。这样,中国的考试文化对现今学校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认为考试选拔人才是天经地义的,并且考试是评价的唯一手段,考分是唯一评价标准。 三、应试教育的利弊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不过凡事得辩证看待,其利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试教育最大的优点是学习效率高。以前我的英语很差,为什么?因为我不重视英语,考试的时候都是混的。但为了中考,就下了大工夫,半年的学习效果远远超过之前的几年。大家常说,人都是要靠逼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2、应该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建立不同的心理状态,在不同的状态间迅速的转换,这是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习是一种状态,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努力学习体验学习的感觉,才能建立学习状态,找到迅速进入状态的心理途径。学习心理状态的建立和转换对一个人的一生有重要意义。

3、应该教育考察身体、心理素质 有种说法是有的学生因身体、心理问题,临场发挥不好导致成绩不好,一考定终身不合理。可是一个年轻人在如此关键时刻还会有身体、心理问题,只能说明有问题。既使没有高考,人生中一“考”定终身的事还是很多,比如招聘面试,比如现场表演,这些都与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如果说高考的成败影响过大,那说明社会应该提供高考之外的出路和机会,与大学挺拔的方式无关。

4、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發,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5、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

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6、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利弊共存,我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不要脱离关于知识的全面考核,不可偏废;应试教育,最可取之处在于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能力。 参考文献

[1] 昌平. 论当代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谢春风. 必须尽快破除“应试教育”魔咒对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束缚——如何解答“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J]. 前进论坛,2013,(03):30-31.

论我国应试教育发展的利与弊

论我国应试教育发展的利与弊作者:王新宇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07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少年来,求学人士为着理想持之以恒的苦苦奋斗着。从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到现如今的应试教育,无不显现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实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权万丈。原本一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读书,却因为各种各样的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o5bs24ozt423gj8gje700kc52051d00ki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