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设计作业
应试教育背景中孕育的作业模式,以其统一的作业内容、统一的作业方式、统一的作业要求机械重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学生需要的、喜欢的呢? 【案例1】在教学《恐龙》一课后, 教师A布置的作业是:
①书后生字,写一行拼音、一行字;②书后词语抄四遍。 教师B布置的作业是:
必做:①生字一遍,拼音三遍;②书后词语抄2遍。 选做:①搜集有关“恐龙”资料,准备交流; ②做一篇读书笔记,配上插图;
③选画你最喜爱的恐龙图,并做具体介绍。
【案例2】教完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教师A布置的作业是:1~10各抄写2行;教师B布置的作业是:在教室里、操场上、上学路上或自己的家里找“数字”。(作业反馈内客:认识了各种面值人民币;校园花坊里新栽了“5”棵小树苗;教室里的“10”张课桌搬走了“4”张……这样,在孩子们眼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甚至是老师和学生们也披上了“数”的外衣)
据调查,几乎近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教师B的作业设计,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案例A的作业设计,答案过于封闭,形式也极其单一,作业内容指向的仅仅是文本,忽视了全体同学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B的作业设计则关注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实际,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走出了封闭狭窄的课堂,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着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突破了单一的学科限制,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如何设计这充满情趣的作业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想着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想着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首先是富有个性的分层设计。有个性,是指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是具有个性、志向、智慧和性格的人,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案例1中教师B的作业设计,必做题是针对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而设计的;选做题则涉及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学生具有可选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避免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不同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认识到自我价值,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情感,真正做到了全体与个性的兼顾,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人文性的真情关怀。
其次是充满趣味的作业形式。案例2中教师B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走向生活,从实践中认识数,体验数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作业不仅仅是作业本中反映出来的算、写,更多的是可以把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唱、说、画、演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学《闹华灯》一课除了背诵课文之外,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开个展“灯”会,想画的画、想写的写、想做的做,想读的可以通过搜
集资料来讲述故事、朗诵诗文等,以不同的形式去了解花灯,自己亲自体验另一种“闹”的感受,使学生们各尽所长、各显其能,定能情趣盎然。
这样的作业设计,将学习寓于活动,将学习寓于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就是一所学校,赋予原来死板的知识以活力。这样的作业设计,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为他们的成长抹上了亮丽的底色。
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多层次势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恰当的评价,这是情趣性作业的必要保障。
中江县回龙镇小学校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0一0年四月